有了这豆腐坊,就有了源源不断地来钱的渠道。
以后在吃食方面,可以稍稍放松一些,起码可以放心让家里人三餐都吃饱。
这衣裳么,该做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做几件了。
村里的裁缝周娘子很快就被请过来,给老李家的孩子们量体裁衣。
周娘子是近几年搬到靠山屯来的。
她原本住在镇上,开着一家小小的裁缝铺子。
其实但凡家里有个女人,这裁剪、缝制衣裳的活计,就不愁没人做。
周娘子的手艺又不是多么出众,也拿不出太新鲜的花样,所以她只是收购些残破的旧衣,慢慢仔细缝补,拼布做出成衣,挂在自己的铺子里卖。
很多人家开春儿当了棉衣棉被,到了秋冬若是没钱赎当,就只好来成衣铺子买一些浆洗缝补干净了的旧衣,将就对付着穿穿。
除去成衣这一块儿,周娘子的主要业务,就是接一些单身汉的浆洗缝补活计。
镇上人口多,最关键的是,镇南还有个码头和货栈。
在码头和货栈讨生活的汉子很多。舍得花些铜钱买件成衣来穿,或者缝补一下旧衣的光棍汉子,自然也有不少。
至于给大户人家的下人仆役做衣裳这类的活计,自然有那些大的绣坊、布庄、绸缎庄之类的承接,轮不到她这样的小人物。
周娘子老两口儿只得一个女儿,也跟着周娘子,学了一手好针黹。
后来老两口儿不舍得独女出嫁,就招了个老实本分的女婿回来,帮衬着女儿看店。
老两口儿则搬到了乡下来住。
村里人家,做新衣裳,都是个新鲜事,自然不大用得上周娘子的手艺。
周娘子只偶尔回去镇上,帮衬一下自家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