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受到了冲击的,是走街串巷,往十里八村去卖豆腐的李希义。
李希义挑着豆腐担子,一边担着豆腐,一边担着箩筐。
因为是卖到村里,有些人家可能连一文钱都不舍得,所以李家人定下的价钱是:
豆腐一文钱一块儿,但也可以用一斤黄豆或者一斤粮食来换。
粮食不拘是高粱米、糜子米、还是大米、小米。
若是带壳的,两斤换一块儿豆腐,若是不带壳的,一斤就可以换一块儿豆腐。
倘若是精白米或者江米,甚至可以用一斤粮食,换两块儿豆腐。
李希义走了三四个村子,把他挑着的一担四板儿豆腐,都连卖带换,消耗了个精光。
拢共只卖了不到四十文钱,却换了三十斤黄豆,二十斤糜子,二十斤高粱,六斤其他杂粮,外加六个鸡蛋,两个鸭蛋,一斤茄子干儿,一小罐子酸萝卜……
李希义把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带回了家,赚到钱的喜悦甚至盖过了磨破鞋子的懊恼。
虽然现钱只有三十八文,但这许多东西,不管是自家吃,还是拿去卖,都相当划算。
再说,有了那三十斤豆子,起码可以做出来五六十块儿豆腐呢吧!
李希义的算术不怎么好。
但他依然算得出,自己今儿个奔波一天,确实是赚到钱了。
晚上一对账,老李家全家人,都笑得合不拢嘴。
就连自打上回被罚跪以来,一看见李云心,就忍不住臭着一张脸的李榆,竟然也换上了一副好脸色。
今儿个王氏卖豆腐,收入一百一十文铜钱。
李希义收入三十八文铜钱以及黄豆、粮食若干。这些东西折算成钱,算得便宜些,就算他五十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