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一怒,伺候的宫女、太监们,俱都跪了一地。
他们心有不解,八贝勒明明为陛下挡了刀,重伤于府中修养,不过是命人递了一盅汤过来,为何陛下会如此生气?
可惜他们如何想,康熙并不想关心。
他如今是厌恶极了这个儿子!
康熙此次的圣旨为密旨,下得又急又快。
除了派去胤禩府上的人,唯一知道内情的,也就梁九功了。
这一日上朝时,看着底下站着的诸位大臣,他突然就想知道,里头到底有几个人是忠于胤禩的。
因此刻意问道,“直郡王和四贝勒命人传了话过来,河工源头已经查清楚了,但如何治理却一筹莫展,此等大事须得推举一位贤能总揽,众爱卿看,推举谁比较好?”
大臣们闻言,均在底下窃窃私语。
“河工一事大家都没有经验,应当推举贤能,有能力者担之。”
“如此说也不对,有能耐的不一定有威慑力,应当在阿哥们中推举一位总揽此事。”
康熙冷眼瞧着他们商量了一回,命宫人端了纸笔过来。
每位大臣可在纸上写下一人的名字,推举的人最多者,即可总揽此事。
“诸位莫急着下笔,朕再多说一句,此次在治理河工中立功的,不拘是谁,均给予厚赏。若是皇子,则封亲王;若是臣子,加官进爵。”
康熙说话时是笑着的,但眉眼认真,无人敢说陛下是在开玩笑。
底下人顿时就思量开了,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若他们推举的是皇子,是不是说有很大的概率可以直接封亲王?
要知道朝中只有两个郡王,一个亲王可都还没有呢!
若是封了亲王,不就仅在太子之下了?
如今太子没从前受陛下看重了,若是太子有个万一,那个位置也不是完全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