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页

·

徐夫子家中的书房内,对话声渐渐传出。

“君子哉。”徐夫子坐在一方木椅上,考校着面前坐着的两个少年,“这句如何破题?”

这两个少年自然是梁乐与李轲。

他们虽然目前只学完了《四书》,但如今已经八月,徐夫子对李轲寄予厚望,恨不得他能直接去参加来年二月的县试,于是干脆将八股文的制法都教授予他们,此时便开始锻炼破题思维,往后学了“五经”也不至于太过仓促。

这自然不会仓促,梁乐丝毫不担忧,按照原文,男主此时也正在学习四书五经,准备参加来年的县试。可原身在县衙被他落了面子,又与他关系极差,因此徐夫子也未将二人一起收为弟子,便只教了男主一人。

县试不是普通考试,它与“府试”、“院试”并在童子试之中,三年两考,机会难得,通过县试、府试便算是“童生”了,若是院试也能考取,那便是“秀才”,徐夫子读书多年,如今也只是位秀才罢了,可见其难度。

这报考更是十分严格,须得报考的五名考生联保,还得一位廪生作保,才能正式参加。

这规矩给了咽不下这口气的原主一个机会。她使了些手段,将为男主作保的那名廪生收买,又安排了另外一名学子顶替男主的名额,与其余四位学生联保,让男主无法顺利参与此次县试,以至于不得不耽误了一年。

但现在她与男主关系这么好,这等事绝不可能再度发生,那男主参加县试还不是轻轻松松,案首也是手到擒来。

“梁乐!”徐夫子注意到她又神游天外,叫了一声,“你说说你的破题。”

唉,每次学这个八股文的时候,徐夫子就会喊她先回答。梁乐不由得猜测,难道是徐夫子担心自己会抄李轲的答案?

“君子哉”出自论语《公冶长篇》,原话是“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意思是说,这个人是位君子,若是鲁国没有君子的话,这个人是从哪里学到这样的美好品德的呢?表面是在夸他的弟子子贱,实则是在称赞鲁国君子众多。

梁乐的理解是交友须得慎重,“久居芝兰之室,不闻其香”,朋友对你的力量是巨大而有效的。

她便答道:“学生以为,‘德不孤,必有邻’。破题为君子当有德,而见贤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