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她说了这个主意,他们不一定会这样做,但是,不说,他们估计就还得等两三年了呢。
“村长大爷,我们国内其他省份都开始分田到户了,我们村有没有这个想法?”九悠宁看着村长那瞪大的眼睛。
“大安媳妇,你的意思是我们省也有地方这样搞了?”安省的那个他倒是听说,那村还被领导点名表扬了呢。
可是他们这里,上头也没有出这个头,哪里有人敢这样干?村民也没几个知道这样的消息。
“我们省应该还没有,但是以后肯定是全国都会进行分田到户的,只是落实政策还没有那么快。如果我们县政府批准的话,我们大队可以自己搞啊?”
然后九悠宁把她后世知道的那几例比较出名的带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例子大概地说了一下,着重讲了,分田地前后的收成差距。具体的亩产她确定没能记住,但是说个大概,夸张一点也没有关系。
“村长大爷,您说说,为什么村民现在不够粮食吃?”九悠宁想看看村长能不能真实看到现在农村有田地却没粮食吃的原因。
“唉,种出来的粮食大部分都分到不自己手里,所大伙都不爱上工不爱出力种地。粮食的产量就更低,分到的粮食就更少。”他作为一村之长,又何尝不知道原因所在。可是他也无奈啊,也没有办法啊。
大集体干活,催几遍还不上工,就是到地里也出工不出力。队里种点庄稼,社员也分不多,因为队里要留花费、留种子,养牲口要留饲料。一年有时分十几斤麦,有时根本不动秤。如果麦季分了50斤小麦,就算有“余粮”,因为当时每人口粮每天按照八两计算。有余粮,在麦收后,也只能喝三四天的“好面条”。
地里不长庄稼的主要原因是群众不愿意种地,因为即使种出来粮食,老百姓自己也不当家,吃不上。看到这样下去不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但是村长想破脑袋也没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村长连连摇头,无奈地抽两口大旱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