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璋:“……”
还真看得起他啊!
顾璋还没说话,户部尚书先绷不住脸面了。
他亲命户部右侍郎带领一众户部官员,忙碌了足足一周多,才清算出来的结果,竟然被一个初出茅庐的新科状元揪出错来,本就无颜。
如今竟然还要这小儿来户部,教他们算学,这让户部上上下下,颜面往哪里搁?
户部尚书盛正业是个严肃的老头,他道:“此法讨巧,让人耳目一新。不过户部自有一套清算法子和流程,臣定会严加清查,到底是哪一步出了疏漏,不出一日就能查明缘由。”
给出了一日查明出错缘由的保证,这让六部官员都暗中心惊,也都听出了他话里的隐含意思,这都是小事,户部内部就能很快解决,不需要别的旁门小道,反而扰乱了户部紧密完整的流程,颇为冗余。
明盛帝:“不知顾修撰用此法,多久能查明出错缘由,算出无误的税收?”
顾璋看了今天这一出大戏,心里也猜了个大概,明盛帝肯定找人试过,觉得此法不错,要不也不会在琼林宴那样暗示他。
“臣需先看看柳州对应原籍地数据,才能做决断。”顾璋答道。
文武百官都面露诧色,新科状元竟然想以一己之力,与户部比较?
要知道户部官员,许多都任职多年,在经年累月的磨砺中,对算学和数字极为精通。
顾璋不过初入翰林的编修,未曾有任职经验,也就是说,他最多也就学过科举应试的那些算学知识,怎么敢和户部专业行此事之人比高低?
皇帝下令,很快几本厚厚的册子就被取来。
顾璋这是第一次有机会,见识到这个朝代官员做的账册。
翻看一看,眼前一黑。
竟然和科举考试里的大段大段的试题没有太大的区别!
当然区别还是有,但是顾璋觉得也没太多用处,数字以文字的形式,夹杂在大段文字描述中。
譬如:今某府城某县某村有人口七百八十五口,共计一百一十户,村中良田六百一十五亩六顷,其中一等田……
每一段,给出一个结论数据。
也有许多比科举试题好的地方,比如关键结论数据标了序号,后续方便引用等等改进,几本册子的清算条理也还算清晰,顺序步骤都是一样的。
顾璋大致翻了翻,十页左右的内容,可以用一组表格整理出来。
明盛帝既做了这么一出,肯定是要推广这种方法的,无论最后用来记录,用来校验,还是用来作为主要计算方法,推行肯定是要的。
顾璋在心中思量。
金銮殿上文武百官都看向正在低头翻书的顾璋,也不知他会怎么说?
明盛帝也颇为期待,他派出去查验的人到最后,都开始用起了这个法子,说速度更快,清晰明了,方便校验,不容易藏些腌臜数据。
他也有些好奇,作为想出这个法子,最懂这套法子的顾璋,他才智英敏的顾小状元,能发挥出多大的效用?
他按照手下的人传信来估计,若有个三五天,应当是小家伙没藏拙了。
顾璋也在打算,他想到了秋娘,如今这个好机会,正好可以为秋娘求封府君。
既然明盛帝想推行,他就把这事办得好些。
光靠一张嘴想说服这些自视甚高,自诩专业的人士,是很难的,他要拿出点切实有力的证据来。
毕竟不管是哪个行业的专业人士,都不愿意相信,他们没放在眼里的业余人士,会比他们的水平更强。
顾璋想到户部尚书刚刚的话,他放下地方呈上来的册子,敛眉答道:“臣只需一日便能算出税收,与原本数据一一对照,便能知道何处有误。”
顾璋话音未落,全场哗然。
户部右侍郎怒不可遏地跳出来道:“这不可能!”胡言乱语,简直荒唐!
户部尚书拦下他,但也对顾璋道:“顾修撰还是不要乱开玩笑的好,你可知这份数据,是户部数人通力合作足足七天才算完?”
顾璋口中的一日,和户部口中的一日自然不同。
户部要查,肯定回去动用整个户部的力量,反复验算,每个环节一一校验,只要人够多,今晚再熬个通宵,总能在明日早朝前,找到第一个被算错的数据。
可顾璋才第一次看该地数据,而且听他的口气,好像是要用一天时间算完。
连明盛帝都眼露诧色,又惊又喜,他的顾小状元,竟然还有这般本事?难怪能在高烧下,还将第三场的算学题全部算对,无一疏漏。
“肃静。”太监总管苏公公高声道,高亢洪亮的声调响彻整个金銮大殿。
也有官员心里嘀咕,会不会是明盛帝早就安排好的,其实数据早早就算出来。
这想法还没成型,就听见明盛帝当场宣布:“既如此,今日就在这金銮大殿上,各自重新清算,找出错漏之处,朕要一个无误的税收!”
金銮大殿上,出现了诡异的一幕,三年才用一次的殿试桌椅,被搬了出来。
户部当然不敢只派一个人,一日都是盛正业咬着牙说出来的,他看着顾璋十分淡然地坐在那里,擦着头上的冷汗,请求派当初那一组人来。
这才般了许多桌椅,供他们坐下来好生计算。
户部尚书当然不会老老实实派原来那些人,而是将户部最精通算学,实力最强的干将都拉了出来,心里祈祷一定要运气好些,早早把错漏给捉出来。
金銮殿上,左边就坐了一个人,右边却坐了一群人,看着就让人觉得顾璋被欺负了,尤其是他还小,更显得被针对了似的。
尤其是落在明盛帝眼里,顾璋身形单薄的坐在一边,低着头苦算着,越是不叫委屈,不诉不公,他反而越觉心疼:“顾修撰可需要人手?”
还有这好事?
顾璋眼睛都亮起来:“皇上可能给我派几个识字又细心的小太监?”
这样的话,他的速度还能大大提升!
明盛帝:“小太监只是粗略识字,会得算学可不多。”
怎么不趁机要几个精通算学的人帮忙?往日的机灵都去哪里了!
顾璋道:“只需细心,保证誊录不出错就好,无需他们会算学。”
能在宫里走到皇帝身边的,肯定心细,他也不需要旁人帮他算,只需整理出表格就好,这样算起来就快多了。
“朕准了。”明盛帝安排苏公公去做,还嘱咐他,要选几个机灵的。
顾璋这下便安心了,他停下了整理书中的数据,而是直接制作起表格,一列列,一行行,把表头填写好,把每一行,每一列要填写的数据都整理好。
还在下面留下了足够的空位,到时候他好直接换成阿拉伯数字,方便他计算。
顾璋将写好的表格交给小太监,再给他们讲了表格横列竖列的含义:“别紧张,不需要你们算,只需要把书里的数字,按照我要求的抄过来就好。”
小太监们整理起来,顾璋反而闲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