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今年的春节李建和方光辉两家人也是在一起过的,热闹又喜庆。

小晚第一次在东北过年,因为手头有钱,过年时不仅给小翠的三个孩子发了压岁钱,也没漏下黄秀莲的三个孩子。

健健和康康终于有了自己的大名,叫做方壮志,方凌云,就是把成语壮志凌云拆开给两个娃一人分了半边。这可是方光辉翻字典绞尽脑汁起的名字,名字反正是个代号,两个儿子的名字只要不娘炮小翠都能接受。

时光如梭,1967年的春天到来时,小星星已经快三岁了,方光辉和小翠把她送到了部队办的育红班去,这个育红班实际上就是个托儿所,帮带带孩子。小星星倒是十分开心,因为妈妈和她说,育红班有很多小朋友一块玩耍。

在北方的小翠还在家里不敢出门时,千里之外的南方春风早就吹遍了大地山岗,春光明媚,春花烂漫。

李春兰跟生产队请了一天假背着背篓回了娘家。好不容易回娘家总不能空手空脚,她除了带了半块腊肉外,还在村口买了两大块豆腐带回去。

时间紧迫,李春兰天麻麻亮就出发了,步行了三个钟头终于到了娘家柏树坡。

娘,我回来了!李春兰推开家里破烂的院门大声喊道。

嬢嬢回来了!两个又黑又瘦的小家伙冲出来抱着李春兰的大腿,看着侄儿渴望的眼睛,李春兰鼻子一酸,从口袋里摸出两颗大白兔奶糖,一人发了一颗,这还是小翠过年时寄回来的。

阿婆,嬢嬢给我们糖吃了!两个孩子欢天喜地的到一边吃糖去了。

春兰,回来了!李春兰的娘黄桂枝急忙帮女儿接了背篓,走那么远的路,累了吧?

娘,不累,爹把茶叶弄好了么?弄好了我好给小翠寄去。人家可是先付了钱的。李春兰擦了脸上的汗水,在屋里的水缸里舀了一瓢井水喝了,就直奔主题。

小军,去喊你爷爷回来,告诉她嬢嬢回来了。黄桂枝急忙交代孙子去喊老头子。

你爹都弄好了,每天都是天没亮就和你大哥和小弟上山去采野茶,你爹说太阳出来茶叶味道又差些,我也不清楚。黄桂枝从堂屋搬了两张板凳叫女儿坐下。

看到女儿从背篓里面取了半块肥瘦相间的腊肉还有两大块水豆腐出来,忙说道,哎,你这女子回来还拿什么东西啊,你婆婆到时又念啰嗦。

娘,我现在不和她住一起,她管不到。也是这两年松快一点,要不我都不敢回娘家来。李春兰和自己的娘都是实话实说。

春兰,回来了!李春兰的爹李正银走进院子,满头的汗水,身上的衣服都湿了。

爹,赶紧擦擦汗,换件干衣裳,莫感冒了!

李春兰的爹换好衣服从房里出来,把前两天才炒好的茶叶拿出来,他怕串味,专门用了新买的牛皮纸折成袋子装着,外面还用了一个干净的布袋子装着,李春兰接过放在自己背篓里面,大概估计了一下,可能有十来斤茶叶。

李正银又递给女儿一个小布口袋,这是给丫头的二叔的,他自己喝或者送人都行。

听人说丫头二叔当团长了,你那个妯娌小翠可真有福气!黄桂枝感叹道。

那是人家的福气,想不来的。我们女婿不好吗?现在女婿分家了,又起了新屋,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春兰,爹说的在理不?李正银怕女儿和妯娌去攀比,心里闷气,忙劝道。

爹,放心。我不是那眼皮子浅的人,再说,二叔和小翠对我们多好啊,没有二叔,我们屋里哪里有钱起新屋,哪里分得了家!李春兰心里对方光辉和小翠两人充满了感激,哪里会去生那些闲气!

爹,娘,不和你们说了,我只和队上请了一天假,马上就走了,好早点到屋。李春兰背起背篓就往大门外走。

对了,爹,清明节还没到呢,你们要继续采茶啊。我先把这些寄过去。李春兰背着背篓大步踏上了归途。

一个礼拜后,小翠就收到了老家寄来的包裹,足有十来斤,估计是大嫂寄来的春茶。

打开包裹一看,果然是茶叶,一股茶叶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李正银这次摘的茶叶全部都是带二片嫩叶的芽尖,看起来十分的齐整。小翠找来自己找准备好的牛皮纸袋进行了分装,一口袋一斤,外面还装了个厚厚的家织布做的口袋,装好牛皮纸袋把布袋口的的绳子一扯紧,打个蝴蝶结即可。

小翠和小晚把茶叶一共装了十五个口袋,装好后,小翠叫黄秀莲帮忙看着双胞胎,然后带着小晚去五里沟镇上给吴强送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