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长安调 顾青姿 1598 字 2024-03-16

这话虽然有些大逆不道,但是阿骨勒觉得很在理。

“郎君的货这几日就到了,粮草到了后直接进了都督府。”

谢奚知道这些,见他面上不忿,劝说:“你们郎君不吝财,他若是觉得散尽家财更好,那就是真的送人比较好。你不要怨他。”

阿骨勒不接话,改了话头说:“阿武说你能种出高产的粮。”

谢奚自夸信手拈来:“我已经培育出新的粮种,收成高了五成。这有什么稀奇的?”

阿骨勒听的大惊:“当真?”

谢奚肯定的点头。吴媪说:“这几年雀奴在田庄里整日早出晚归,一心扑在田里,和寻常种田人也没差什么。”

阿骨勒听的心里顿时佩服。

谢奚倒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毕竟她已经这么干了很多年了,忽又想起问:“之前那不是听说,段冲来了凉州,怎么没见他人?”

她认识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尽管和段冲有些不愉快,但是毕竟是老熟人。

“他被郎君送到都督府了,现在跟着都督的随行官蒋道东,将来走武官的路子。”

谢奚笑说:“他还是去光复祖宗的门楣了。”

阿骨勒听的也笑起来,说:“南人骨子里就是这样,文人士气,有些刚硬。”

谢奚没来由的想起陆益之,也不知道哪个小孩怎么样了。

陆益之最后也没有写回信,收了稻种,入秋秋收后,朝廷和反王议和,派了人来,江南两道官员如丧考批,士气大减。江南两道闹的人心惶惶,陆家给他来信,期盼着他能回京,但是他充耳不闻,回信也只给陆温回了。

整日不是处理公务,就是在吴江县的田里奔走,他势必要雀奴的新粮种种出高产的稻,定要让吴江县的百姓有口饭吃,水灾后战乱之下,百姓能免于流利,免于饥饿。

段猛一行人在南地待命,段猛虽救过他一命,但也不敢托大,见他小小年纪如此坚韧,倒是有些佩服。两人倒是时有来往。

陆益之问:“你们郎君不常来吗?如今是做生意的好时候。”

段猛仰头将酒一饮而尽,笑了声,爽朗的说:“我是个粗人,自小在市井里混大的,不懂你们这些读书人的大道理,但是郎君的话,我愿意听。他说了不赚乱世财,我们郎君虽是个生意人,但心怀大义。万担粮说放也就放了。生意人像他那样,也畅快,我们一起走南闯北,吃过苦,喝过酒,也畅快过。人活一世,不就图个畅快吗。”

陆益之听的微微发愣,竟然有些向往他说的,崔邺只比他大几岁,但是经历已经丰富到他想都想不到了。

此时的崔邺已经没时间畅快了,崔浩给他来信,他人还在盱眙,崔浩信里称:世家大族现在对崔家起了心思,陈家人想让安平王下旨,让崔程领兵平叛。

崔邺连夜北上,姚重一身伤,心灰意冷,先帝已丧,他曾在先帝宫中侍奉左右,如今新王摄政,从前的情谊已经没有了。

崔邺出发前,姚重说:“长安不可能再太平了,柬之,我知你非池中物,莫要杀生太多。”

崔邺隔着灯火看他,良久后,豁然一笑,道:“你好好休息,我再来看你,姚家人已在路上。我已经着人悉心照看了。”,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