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咸鱼被逼考科举 清涴 1580 字 2024-03-16

这么一想,竟然还挺让人感动。

昭宁帝忍不住感慨万千,“最开始见虞衡时,他还是个略显稚气的少年郎,六元及第,春风得意的状元郎,倒是没想到,他会有一天,为了银子和我耍心眼。”

说完,昭宁帝又是一笑,“胡尚书他们功不可没。”

“这不挺好的吗?”景隆帝很是淡定,“摊上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官员你才该头疼,别人说我们是真龙天子,其实我们就是一俗人,银子越多越好。”

昭宁帝也撑不住笑了,“儿臣就是觉得,先前好好一个目下无尘的状元郎变成如今这般为了银子同朝廷耍心机的官员,颇为意外。”

“那小子什么时候目下无尘过?”景隆帝砸吧一下嘴,“他也就相貌同这四个字沾点边。那小子什么都好,就是心肠太软了。你要是想让他入阁,他那心软的毛病,你还得治一治,好好调教一番才是。”

说也奇怪,虞衡也是杀过山匪宰过边关外敌的猛人,文官中有他这样经历的官员根本没几个,都是上过战场的猛将了,还捣鼓出火药这玩意儿,扔下去就炸翻一堆人。

这样的人,不管从哪方面看,都得不出一个心软的结论。

但是不管是景隆帝还是昭宁帝,甚至是齐王,都觉得虞衡有些奇怪的坚持,总会在不该心软的事情上心软。

就拿怡阳府八个县同时修路的事儿来说吧,原本朝廷就有徭役的,前来干活的百姓,干活用徭役抵,多出来的部分给工钱倒也不是不行,但虞衡定的工钱是不是稍微高了点?还有给修路百姓提供的那餐饭,要求油水要足,那岂不是天天有肉?就算没有肉,做菜时放的油指定不少。

这样的待遇,甭管放在哪里,都是一等一的好,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天底下独一份的优厚待遇。

景隆帝和昭宁帝可不是那等能问出百姓何不食肉糜的帝王,相反,他们对百姓的生活水平和各地物价有着清晰的认识,虞衡这么一搞,花销几乎比一般流程多出一倍,就没把钱当钱看。

但你能为此斥责他吗?那当然不行,虞衡那都是为了百姓着想,爱民如子的名声响亮得很。重点是人家是真这么想的,而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做样子收买人心。

景隆帝和昭宁帝认为虞衡心软,就软在这地方。

说白了还是价值观不同的锅,景隆帝和昭宁帝作为皇朝的统治者,要的是自己的权力集中,天生帝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其他人必须得无条件听他们的,人命在他们眼里,有些时候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