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咸鱼被逼考科举 清涴 1549 字 2024-03-16

要知道,以虞家在边关的声望,若是直接起兵造反,怕是能一呼百应,又有边外各族做补给,抢他们一波添自己的军饷,根本就不是事儿。

所以,这一次,景隆帝也不会让虞启昌再去边关。

否则的话,这么多年,虞启昌在京城的低调行事也就没了意义。

其实还是双方实力差距太大,不是景隆帝吹,大宣如今的国力,边外全部绑在一块儿扔秤上,分量还赶不上大宣一半。

人力和财力一直被大宣吊打就不说了,虞衡找来的红薯,让大宣百姓过上了不再饿肚子的日子,百姓吃得饱穿得暖,国家税收涨了不少不说,百姓体质也上了一个高度。现在要是征兵,征来的青壮肯定比以往多得多。

更要紧的是,虞衡先前说要造水泥和化肥,让军备也向上升了一个台阶。造水泥弄出来的手拉风箱能够让炉子的温度更高,化肥厂在巩尚书坚持不懈地催胡尚书拿经费的情况下,也开始办起来了。化肥厂那个产出的焦煤,那是可以炼钢的。

炼钢出来后,军需武器立即高端了不少。相比起外族那些拿着的歪瓜裂枣的武器,大宣这边是真正的精兵强将。

尤其是景隆帝并不是不知道将士艰辛的帝王,有虞启昌这个心腹时不时在他耳边提上一嘴普通士兵日子不好过,景隆帝一朝,实际上是将士待遇最好的一朝。尤其是这两年国库充盈了,除了巩尚书想方设法地从胡尚书手里坑银子再,兵部尚书也没闲着,打着做军备关心将士们的旗号,从胡尚书手里拿了一笔不少的银子,给将士们加了军饷。

为此,胡尚书差点和兵部尚书打上一架。用胡尚书的话说就是,巩秃头尚且还只是坑一回银子,用完后还能见着成效,有新东西出来。李老头这儿就更过分了,这军饷一加,年年都得多花一大笔银子,真是比巩秃头还能败家。

可怜胡尚书守着国库这么久,好不容易体会了一把大丰收的喜悦,没高兴几天,就被一帮败家同僚骗去了大半,简直想打人。

为此,胡尚书还偷偷来找虞衡开药方。各位阁老薅羊毛薅得太过分,都把胡尚书给愁秃头了。

虞衡当时还劝胡尚书放宽心来着,银子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有进就有出,争取明年再来个大丰收不就得了。

为此,虞衡还差点被胡尚书拿住话柄许下不平等诺言,胡尚书信誓旦旦让虞衡开口明年继续帮户部创收,让国库的收益不能低于今年。

吓得虞衡赶紧把生发汤药灌进胡尚书的嘴里,免得他再说出什么奇葩要求来。

当然,因为汤药太苦差点把胡尚书当场送走而被胡尚书追着打这事儿,就不用再回忆了。

这时候,虞衡就不得不夸一句李尚书特别有远见了。瞧瞧人家,居安思危做得多棒!军饷给足了,武器到位了,后勤工作做得这么好,何愁将士们不拼命立功?

大宣国力本来就吊打边关外族,又有武器军备加成,还打不赢这场仗,那边关那帮将士都该滚回家卖红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