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咸鱼被逼考科举 清涴 1579 字 2024-03-16

“好主意!我也在家弄一个!要我说,就凭小侯爷的功绩,给他个侯爵还低了呢!这等从来没有的大功劳,怎么着也得值一个……诶,最高的那个爵位叫什么来着?”

旁边就有人给他补充,“国公。”

“对,国公!小侯爷还能配不上国公的爵位?”

那可太配了!百姓们摸着良心齐刷刷点头,他不配,还有谁配?

就有人小声道:“这你们不知道了吧,据说陛下最开始是想给小侯爷封国公的,但靖安侯不还是个侯爵吗?儿子的爵位比老子还高,提起来好像也不是那么个事儿?”

“这么说来,竟然还是靖安侯耽误了小侯爷的爵位了?”

小侯爷可太惨了,一般都是儿子坑爹的多,怎么到了他这儿,就变成当爹的给儿子拖后腿了呢?

这么说好像也不太合适,毕竟人家靖安侯早些年镇守边疆,抛头颅洒热血守卫了大宣的国土,让他们能过上太平日子。但是这消息,还是让人听了之后心里怪怪的。

大概还是小侯爷自己太优秀了吧?

无辜躺枪的虞启昌:好,很好,非常好。本侯竟然成了给儿子拖后腿的废物了?

百姓们哪里会想的这么多呢,他们欢天喜地的挖着红薯,直到所有红薯都过了秤,确定亩产真的有两千斤出头,这才喜滋滋地回了家,憧憬着明年自家种上红薯的光景。这么多的红薯,明年总该有自家一份吧?想想都激动得睡不着,百姓们最是淳朴,说要给虞衡立长生牌位,就给虞衡立了长生牌位,还在听说过官府试验田那边挖红薯前让虞衡给老天爷上香的事儿后,觉得这主意可太好了,以后他们也得接着干!

小侯爷不能亲自到场不要紧,到时候放个香案,意思够了就行,就是想取个好彩头。

后来的每一年红薯丰收之际,百姓们都会来上这么一出,都成一项风俗了。再后来便逐渐演变成谢农神的活动。就算很多很多年后,大宣朝都不复存在,这项活动也长久长久地传承了下去。

至于谢的那个农神是谁?当然是虞衡。

文官封神,虞衡的名字,甚至比大宣朝所有的皇帝还响亮。

当然,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只说虞启昌听了百姓们对他的吐槽后,心下还怪郁闷的,原以为自己是家中的顶梁柱遮风伞,却不成想竟被儿子超过了?虞启昌的心情很是复杂,有点酸涩怅然,更多的则是自豪。

沈氏就直接多了,将虞衡夸了又夸,“今年不用说,指定是个丰收年。据说啊,光是京城的红薯产量,就有将近两万斤,试验田那边土地肥沃,亩产都往两千三四上走了,就是一般的地,也有个一千九百多斤,街头巷尾都在夸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