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国家发布下乡政策,把你们这些人才送到乡下搞农村建设,也是有意义的,不然我们这哪能收到像吴干事和于干事这样的人才。”
这话听的于笑都不好意思了,她可从来不是人才,原主不是,她也不是。“您过奖了,每个老百姓都是国家的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人才。”
三个人边说边骑,他们去的是白沙湾生产大队。
白沙湾生产大队是吴干事下乡的生产大队,66年,吴干事下乡到白沙湾生产大队,68年,于干事嫁给了白沙湾生产大队的村民,所以他们这次下乡的地方,也等于是吴干事家了。
之所以来白沙湾生产大队,也是有选择性的,虽然以公社的名义,收购蔬菜这件事,不管去哪个生产大队,这件事都能完成的很好。但是去有熟人的地方,能谈的更快。说白了,也是咱们国家的人就是有这个习惯。
到了白沙湾生产大队,吴干事道:“社长、于干事,你们去我家坐一会儿,我去叫大队长。”
社长和于笑都没有意见。
吴干事带着社长和于笑先去了自己家,吴干事家里没有人,院子是难得的砖房,看上去敞亮又干净。而且,这个砖房还挺新的,应该是近两年刚建的。
吴干事开了门,请社长和于笑在堂屋坐了一会儿,她自己去了地里头。
约莫过了几分钟,吴干事带着两个四五十岁的汉子回来了。“社长、于干事,这是我们公社的大队长、这是我公爹,关于这次收购蔬菜的事情,我已经跟他们讲了。”
大队长激动的伸出手:“社长好,于干事好。”社长和大队长自然是认识的,大队长会去公社开会,怎么可能不认识社长?可就算认识,对大队长来说,社长来他们大队,也是,国营饭店的干事比社长还要难见,社长倒还好,也只是镇上的。但国营饭店的一半都是县城里的,城区里的,在大队长心中,那就是城里人和他们乡下泥腿子的区别了。要知道城里人可会看不起他们乡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