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从军行七首》王昌龄
……
“堆土山!”
史思明气急败坏,再命数千将士出营,堆筑土山。
修筑土山攻城,是费时费力的笨办法。但除此以外,再也没有其他攻城之法了。
史思明设想,在城墙对面、弓箭射程之外,堆起一个比城墙更高的大土坡,在其上从容筑起防御盾牌。
工兵每日将远城面的砂土挖起,填向近城面,同时派弓箭手居高压制对面城上的箭手,配合巨盾掩护工兵,使土堆渐渐移向城墙。
以三军之力,移动一个土堆的工程量,说大也不是很大,比云梯之类的攻城法伤亡会小很多。
一旦土堆推到城墙处,就相当于是在城墙上搭了一个斜桥,破城就指日可待了。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只听风声呼啸,太原城楼上高高抛出数块巨石,砸向修筑土山的燕军工兵。太原附近盛产石料,这些巨石坚硬无比,棱角分明,砸到兵阵中,什么巨盾都不管用。每一颗巨石抛出,都可砸死二三十名燕军。
即使是湿牛皮包裹的冲车、木幔、带有攻城槌的攻城车也承受不了巨石的攻击,被砸得粉碎。
巨石一出,所向披靡。无论是攻城的燕军,还是修筑土山的工兵,被砸死的士卒占军阵的百分之二、三十。
燕军伤亡惨重,无力再战。
史思明只好鸣金收兵,命大军退后,一直退到巨石射程之外,才敢安营扎寨。
……
原来,在备战的过程中,孙氏兄弟又带领军械所的木匠,制作了一种巨型投石机——大礮。这种投石机与中原的投石机颇为不同。
投石机的设计图纸乃是来自波斯智慧宫的首席长老——花拉子密。
花拉子密成名作《数道》,将天竺数字引入波斯。
为了准确测量星象、方位和时间,以便教徒能够在准确时间对准确的方向朝拜。花拉子密拓展了流传数百年的星象范畴。
为了观测星空,花拉子密还发明了象限仪,并发明了计算星象的正弦数、余弦数。
在此理论基础上制造出的投石机,体积更大,射程更远,投射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