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些都是拓跋勇罪有应得。
一面是签下这样的合约就自取其辱,一面是若不签,魏王军的铁骑就会一路北上,直捣帝都。而到时候,他还是要投降。
所以,拓跋勇一时进退两难。
拓跋勇是躁怒刚烈的脾气,但凡稍稍不顺心,他就会生气动怒。而这一次,显然他是愤怒到了极点。
他恨魏王,恨拓跋勇……甚至是恨北狄的每一个将士。恨他们无能,竟然没一个能打得过这个南朝小儿的。
他也恨自己。恨自己无能,活到如今半百之龄,竟然要在他手上失去这么多疆土。
日后死了,要他如何去见拓跋家的那些列祖列宗?
拓跋勇进退两难,他不肯签降书,不肯答应南朝开的这些条件。但他也知道,不签不行。
所以,为了不成为千古罪人,他想了一个办法。
趁机病倒,然后退位让贤。把皇位传给太子,把这个难题交到太子手上。
若这份降书是在新帝手上签的,那就跟他没有多大关系了。甚至,日后流传史册的,还能是他刚勇坚决,誓死不降这样的好名声。
而对于北狄朝廷谁签这份降书,魏王是不管的。他要的,就只是北狄朝廷盖着玉玺印章的降书而已。
至于这个玉玺章印是谁盖的,与他无关。
前线的事算是尘埃落定,仗是不必打了,接下来就是处理一下两国和谈之事就行。魏王把这些事交给了军师和副帅,所以,他这些日子都呆在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