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嫁来魏王府,为了给在战场上的王爷祈福,她也常行这些善举。
但也没亲自出面过,而是把银子给青菊他们,让他们拿钱去做事。
如今这次,她倒是有些想亲力亲为了。
其实能在城内安家置业的,基本上都是能吃得上饭的。而真正稀罕喝一口粥吃一口饭的人,都是城外种田种地的农民,甚至是那些无家可归之人。
既是要做善事,还是得把这份善心用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才叫好。
所以,一番思量后,姚品娴决定去城外布粥送米。
老百姓赚点嚼头不容易,很难才能遇得上个丰收年。而每年秋季,不论是丰年还是灾年,上缴的粮食是一粒不能少的。
姚品娴拿出了部分自己的家私来,又去了趟昌宁伯府,说动了舅母和表嫂们后,便开始着手去城外布粥送米赠汤药了。
而这么大的事,姚品娴自是会和王爷商量。
“以往每年臣妾也会做这样的事,只是从前未亲自出过面,只拿了银子来,全权交给了青菊紫棠他们去筹办。想来,行善有心固然重要,但还是亲力亲为更显诚意的。所以,臣妾今年打算去城外,把这些米面粮食,都分发给附近的村民。”
魏王也是胸怀天下有大格局的人,他心中也有黎民苍生。所以,听得自己王妃这样说后,魏王自也是拿了钱出来。
但魏王到底思虑得多,也是顾全大局之人,所以他略思忖一番后,就对自己王妃道:
“王妃既是约着昌宁伯府一起做的善,倒不如只打昌宁伯府的名号,就不必打魏王府的名号了。”怕妻子会误会,魏王则解释,“王妃有这份心自是好的,只是,朝中局势错综复杂,本王也怕惹人非议。”
“王爷不必多言,臣妾能明白。”姚品娴忙笑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