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坊一家五口人在家属院的两室一厅里挤着, 林姐家一口气买了两套商品小区里的电梯房。”
“落户北京那么难,老同事老街坊想也不敢想,林姐家一下子就拿出大几十万,全家都落成了北京户口。”
大家知根知底地相处几十年,从心底认为都处于同一个水平上。林清家突然富裕就格外难以接受,凭什么发财的是林清家不是自己家?凭什么自己家还要继续过这样的日子?
原本药厂里的家家户户觉得自己家的日子也不错,每家至少一个人有稳定工作,还有单位的福利分房。但是看到林清家,才知道两种日子真的没法比。
最重要的是,林清太年轻,发财太突然。
大学都没毕业就开公司赚大钱,这超出了药厂家属院里绝大部分人的认知。
人生几十年的固有认知被打破,无疑是不适的,甚至是痛苦的。
因此现在得知林清急需用钱,把两套新房做了二次抵押,这样的发展反而回到了许多人的认知范围内。
普通家庭出身药厂家属院长大、大学在读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林清,做生意不该发财。
“就算一时侥幸赚了钱也留不住,还是要赔回去。”
药厂很大,职工众多,配套一应齐全。但同时药厂又很小,半封闭的熟人社会里几乎没有秘密。
林清一家找银行上班的张阿姨家儿子办贷款,然后消息不胫而走。
同样的,此时谁在背后嘲笑林清家,一句句也都传到了林秀英的耳朵里。
林清办完贷款后立刻又飞回了杭州。
这些话林秀英烂在肚子里,一个字都没对林清提。
林清这时候的压力一定比她大,她帮不上忙就算了,绝对不能再让林清反过来担心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