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人文弱,绝非大王虎狼之师的对手,况且,陈庆之所部的梁军孤军深入上千里,师老兵疲,就算是有些战力,现在也是属于强弩之末了,能有什么作为呢?还请大王直接命令军队向虎牢关发动进攻,与伪帝决战于洛阳,此事定如摧枯拉朽一般容易,还请大王不要疑虑了!”
部将王老生也谏言道:“大王,陛下因为虎牢关失守心神动摇才北逃河东,如今元颢刚刚进入洛阳,洛阳的人心尚不稳定,现在我军乘胜出击一定能够成功。大王如果平定了洛阳再迎回陛下,那就是齐桓公、晋文公曾经立下的功业,如果放弃此举北渡黄河,恐怕失了洛阳文武百官之心啊。”
元天穆深以为然,随后做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
“嗯,二位说的有理,既如此,那就请二位率两千兵驻守虎牢外,先监视梁军动向吧。”
看着面色古怪的杨侃,元天穆心中冷笑,杨侃是杨椿弟弟杨播的儿子,杨家作为元颢的仇家,一百余口都在洛阳,自然急着回去救自己的家人。
不过,这又关他何事?
眼下度过黄河,等待尔朱荣的主力才是正经道理,并代铁骑面前,白袍军又算什么东西?
至于这些禁军,溃了也就溃了,现在的中原大地上,最不缺的就是来当兵的,反正也是凑人头的,又不是以前的大魏禁军。
洛阳,永宁寺。
皇位更替似乎对这座壮丽恢弘的皇家寺庙并无影响,悠长的钟声里,新登帝位的元颢正在与内侍和门下省的文官交谈。
旁边一位文官正在奋笔疾书,草拟诏书,正是黄门侍郎祖莹。
这是大魏的笔杆子集团里最为孤傲不群的人物,河阴之变后并未随杨炫之、魏收、温子升等人西逃长安,而是继续留在了洛阳。
祖莹与袁翻并称“袁于祖,共翩翩”,才学冠绝当世,可两人的命运截然不同,袁翻由于阿谀胡太后,在河阴之变被引颈受戮。祖莹因为平常不结党扎堆,当天同僚们都去迎接新帝了,只有他一个人在门下省干活,反而幸运地活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