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必须拿出一笔钱来抚恤、打赏出海的人,因为这次不是朝廷出面,只能算是私人商号,我建议拿出三万两黄金来。”
“三万两,你疯了?用得着这么多吗?”定国公徐景昌一听这个数字,顿时不乐意了。
“定国公,三千六百多个人,三万两平均到每个人身上不过八两,折合白银不过八十两。秦氏商号的伙计,一个月三两,一年三十六两,加上年底奖金,一年下来也有四十多两,这些伙计不用冒着死亡的风险。这群士兵和水手,前后用了八个月,舍生忘死,整日徘徊在鬼门关,这点钱贵吗?”秦睿皱着眉头看着徐景昌,他就很讨厌徐景昌这种视财如命的性格。
“秦睿说的话有道理,我亲身经历过下东洋,其中艰辛与风险的确常人难以想象,我人为可以多加一些。”郑和听完秦睿的解释后,发话了。
“嗯,郑公公言之有理,我同意!毕竟我们赚的钱,都是靠他们拼命,他们再怎么样,也只是拿了个小头而已。”张辅手捋胡须,神叨叨地附和。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谷
徐景昌一看自己的意见没人支持,也只好悻悻作罢。
秦睿看一圈人都同意了,继续说道,“这样算下来,大概还剩四十六万多两,我想再拿出一笔钱来,买一批属于远洋贸易商号自己的船。”
这次出海的船是从朝廷借的,来年朱棣准备继续下西洋,郑和已经接到通知了,只不过这次下西洋更多的是做生意,郑和船队以武力护卫大明商人下西洋,宣威与贸易同时进行,这是一个好现象。
虽然朝廷还有船,不可能长期地借给远洋贸易商号,哪怕内帑是商号的大股东,否则朝廷那群御史言官,就会拼了命地攻击远洋贸易商号,得不偿失。
“你准备拿多少造船?”定国公问道。
“当然越多越好!这次五十条船出去赚了这么多,如果五百条呢?”秦睿冷笑了一下,他可不想让这群勋贵把黄金全部分了,“当然了,造船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可以逐年投入,今年先投个六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