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与郑和谈贸易

作为受益人的郑和,也跟朱棣上书,说内侍封侯不合制,虽然自秦至宋都有太监封侯、乃至封王的例子,但在大明是万万不行了,明太祖朱元璋严令内侍涉政。

朱棣封郑和,有自己的打算,是在自己的指挥下,郑和历尽艰辛去美洲大陆取回了种子。这种有功于社稷、有功于万民的光环,必须加在朱棣的身上,他才能获得民心。

在加封郑和的同时,朱棣下昭,向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各自发放土豆十万斤,玉米3万斤,作为粮种,来年在各地开始试种。

着令各地官员,划拨官田育种,用两年时间将玉米推广完成,用五年时间完成土豆推广。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玉米一亩地的产出,能种上千亩地,但土豆的产出只能是一百五十亩。

与此同时颁布了一份种植说明,从育种、移苗、施肥、灌溉、除草、追肥到收割,以及秸秆青贮都很详细。

这份诏书,都是公布天下,传达到县一级,诏书明确要求,各布政使司、州府县衙门要组织百姓学习,同时要求锦衣卫监督。

秦睿出得主意,后世的常规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最快的将土豆、玉米推广下去,到时候百姓们能吃饱肚子,必然对大明朝廷感恩戴德,朱棣的威望就能直逼太祖朱元璋。

"下官秦睿,见过侯,有失远迎,请!"秦睿施礼之后,摆了一个请的姿势。

"你这小子,跟我也学会客气了?"郑和笑着说道。

两人一起进了门,来到正堂,分别落座,丫鬟送了两杯茶。

"郑公,今日前来,有什么事情吗?"秦睿也知道郑和封侯的事情,他也想去拜访郑和,表示一下祝贺,奈何郑和大部分时间在宫里,秦睿还要去皇庄处理后续的事情。

"就是想问问你,侯这个爵位,我该不该接?"郑和也没拐弯抹角,直接说明了来意。

其实郑和心里很想接受这个爵位,虽然不是世袭,每代都要降爵,但后代有爵位和没爵位肯定不一样。现在文官群情激愤,拿着《大明律》、《大诰》来攻击郑和,郑和在他们眼里,成了赵高、张让之流。

"接,为什么不接,这份荣誉是郑公应得的,不要听那些御史整天瞎哔哔。郑公有功于社稷、有功于万民,这个爵位受之无愧,五年之后,郑公必然是万家生佛之人。"在秦睿的眼里,文人的德行就是这样,除了会子曰诗云,干啥正经事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