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香也很好奇:“舅舅从没见过他?难不成是从外面回来的?!八成是来探亲的吧?!”
毕竟那对主仆看起来和乡村格格不入,他们又没听说过谢家村有哪户人家有人在外做官或求学。李玉香瞧那人通身气派,想来不是平常酸儒,此时此处见到,也就难免好奇。
好奇过一阵,三人继续往前走。
在没有战事的时候,谢家村的地理位置其实很好,到县城的一路都是大路,三人加紧赶路,中间小牛走累了,张货郎就拿担子挑着他继续走,等走到县城过了约莫一个半时辰。
到县城时已快午时,等走到县城,李玉香已经累得有些不想动弹,小牛则早就在张货郎晃晃悠悠的担子里睡着了。
李玉香一边跟着张货郎排队等着进县城,一边观察县城的大概情况。
县城的墙砖是用砖头和糯米汁砌的墙,可与体面的城墙比起来,进城的这条大路却是黄土路,与乡下相比,不过是土地被踩的更平实些,地面更宽一些,一过马车牛车仍是一阵尘土飞扬,守门的卫兵守在城门口,军服都蒙着一层土,皮甲也不复光鲜。
进城后,因为实在太累,所以在张货郎提议说去他家吃个便饭歇歇脚时李玉香也没有反对,舅舅给他们家付出的东西太多了,要还也不差这一顿了。
张货郎一家住在县城城南的巷子里。
这附近住着的几乎都是和他们家一样的,会那么一技之长或是有能力糊口的平民百姓。
他们家住着的是一个小小巧巧的北方式小院。
院墙仍是土坯墙,房子倒大多是用青砖盖的。总共有两间正房,两间耳房,还有一间挨着门口的倒坐房。
两间正房自然是外公、外婆、舅舅、舅妈两对夫妻住着,表姐和表哥各自住在两间耳房里,门口的倒坐房一半是厨房一半是杂物房,因为是厨房的缘故,也没有奢侈的用砖头去盖,而是用的土坯。
别看这间房子看起来不值什么钱,地段也不是什么好地段,但这也不是外公一个老农民一辈子能攒起来的。
这间房子是舅舅长大当了货郎以后用慢慢积攒下来的钱盖的,他这些年赚到的钱除了补贴妹妹一点,剩下的大多都用在了这个房子上面。
当然,外公外婆也给她们贡献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