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不是陛下呢?
如果有人盯准了长安城的情形,认定陛下此刻已经与陇西势同水火,就缺一个发难机会,然后传信至河北道,促使谒铁部来了这么一茬,自认为在圣人瞌睡时递了枕头,那又该如何论道?
时间紧迫,尹叙一面让江南的人试着将有古怪的文集都送至长安,一面带了点赌性的去探秦怀月,但其实,当他拿到那本诗集开始,便已经断定这就是线索。
通常来讲,文人喜好各有不同,诗词类别亦多不胜数。
这种亲手摘抄的诗集,目的在于归拢自己喜欢的诗词,便于集中细读。
可这本诗集,风格内容包罗万象,诗人出生年份横跨古今近百年,甚至在页脚标注了页码。
简而言之,这是一册完全看不出重点和偏好的诗集。
因为内容和风格跨度太广,内含的词条丰富广泛,很适合用来解密。
最后,尹叙成功的将那份残信破解,也第一次察觉到,在赵王背后,还有一人。
那就是魏王。
朱昌杰不是赵王的人,而是魏王安插到赵王面前,让赵王误以为对方效忠自己的人。
同样,连带河北道的秦氏,也是明面上拥立赵王,实则是和心思深沉的魏王一样,打算将其竖作傀儡。
只要赵王对圣人下了手,带着一份罪己诏要夺取大位,魏王便会立刻将他才是真正联合江南诸道讹诈朝廷,挑动水寇残害百姓的元凶一事抖出来。
最后,乾盛帝与赵王皆失臣心与民心,魏王便成了那个唯一能主持大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