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吉安抿唇。
见闺女不高兴,吉孟氏抬手捏了捏她的鼻,笑道:“我跟郝掌柜说好了,以后再有这样繁复的大活,多推推坊里年轻的绣娘。我老了,眼睛和佟师傅一样,不太好使了。”
“下午没事,我给您敷一敷。”吉安挽上她娘:“知县闺女成亲,不会只缺一件喜服吧?”
“普通的帕子、绣囊,坊里做。专门用来装打赏银子的锦囊,要六十只,我给你接了。还有一件十二扇的小桌屏,屏上绣经文,这是要送予新郎祖母的。郝掌柜拿你之前绣的桌屏,给知县夫人过过目。她点了头的,开价十两银。”
十两银!吉安有点激动:“我绣。”
她旁敲侧击地向爹打听过,大景立女户,要交一大笔银子。对成亲这件事,她内心里一点抵触都没有。关键是万一嫁不掉呢?那总不能绞了发,去庵里吃斋念佛吧。
不管怎样,她始终认为只要手里有钱,路总会好走些。
“冬日里没事,正好打发闲。”吉孟氏活动着十指:“等忙完这一茬,估计也开春了。”一年又一年,日子真不经过。搂过闺女,娘俩头靠着头。也不知她怀里这块肉会飞到哪家去?
驴车才到村头,就有皮小子跑去吉家门口叫嚷。
“你家驴回来了。”
才吃过午饭的朱氏,压根没想到他们这么快着家。小跑出门一瞧,还真是她家的驴,赶紧迎上去。
“爹,当家的,你们没在县里用午饭?”
“没有,”吉诚将驴车直接赶去后院。
吉家的后院足有两亩地,一边圈了小菜园,种些大葱、韭菜什的。一边是牛棚、鸡圈,后门旁还码了一间犬舍。半人高的大黄狗,见着驴回来,兴奋地大甩尾巴,汪汪直叫。
吉安下车,就见二嫂洪氏领着两岁的女儿欣欣,和黄氏、吉欣然母女已经在等着了。从袖口里掏出绣囊,朝着头发有点稀疏的小丫丫招手。
“小姑给你带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