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四处飞的时候,在学校的日常是每天早上开会,中午整理资料,下午读文献,有退稿就修稿改稿,没有退稿就准备下次和导师见面的时候商议新的研究命题。
博二的时候,连漪为了配合导师的研究,作为一名Research Associate加入了导师所在的欧洲语言研究机构。
博一的师弟师妹都用仰慕的眼光看着她,而连漪深觉自己只是从一个循环里跳到了另一个循环里。
她的本硕都是翻译方向,博士虽然已转到语言学的研究,但老本没有忘。
有一次参加学术会议的时候无意听人说联合国翻译在收新人,连漪当时正在做国际关系与语言这一块,在和导师商议后她投递了实习申请。
结果就是那样巧合,面试的时候一位考官是Cambridge的,一位考官认识她的导师,另一位考官则是在学术会议上打过照面的博士。
面试气氛非常融洽,面试快要结束的时候考官直接问她下周开始上班的话会不会有困难,连漪回答随时都可以,见几位考官笑了起来,她知道稳了。
为了赚一些外快,在做研究,写paper,发期刊的时间外,她一边兼顾联合国的翻译工作,一边在以前朋友的介绍下做一些跨国公司的翻译工作。
她把一份的时间掰成两份用,飞速地进步和成长着。
她最大的机遇也是来自联合国翻译的工作,给她这份机遇的人也正是在面试她时,三个考官的其中之一。
接受邀请,签署保密协议,遵循详细到甚至有些苛刻的规定,半个月后连漪参加了一场她都意想不到的重量级的中英国际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