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青绵说:“是,我的公司如果进展顺利的话,接下来的两年就是高速发展的时期。其实我有想过的啊,如果兼顾不了,我在考虑书先不读——”
“不许。”尉曼初突然开口说话。她神色淡定,放下茶杯,仿佛在说一句很平常的话,但是话里的态度很坚定:“学业要先完成,公司可以兼顾,但是在该读书的时候要好好读书。”
时家爸爸妈妈,哥哥嫂嫂都瞪大了眼。他们原本在听时青绵侃侃而谈,且不说时青绵的公司能不能成,但是时青绵是大家宠爱的小妹嘛,她说得那么高兴,大家都听得兴致勃勃。
怎么知道,尉老师就这么不动神色,一句话把时青绵给“教育”了。在家里,时青绵最小,又最受爸妈宠爱,虽然看起来乖乖软软的,但是实际上最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事情从来是自己做主,家里的人没人勉强过她,当然谁也勉强不了她。
然而最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尉曼初话音刚落——那个很有主见,刚才还说要考虑先不读书,专心做公司的时青绵,马上乖得跟什么似的,立场一百八十度转弯,乖乖点头:“哦,那好,优先努力读书。”
时家人:嘶……啊这……
随便说的一句话就这么有用的吗?家里有熊孩子的都知道,无论孩子在家里有多么熊,多么不听话,去了学校,老师说的话就跟圣旨似的。
尉老师一句话就让时青绵那么乖,那么听话。果然是老师啊!
*******************
时家人陆续回来了以后,天色也渐暗下来。为了招待客人,顾大姐和家里的两个阿姨早就做好了准备,大家一边聊天喝茶,一桌饭菜就上桌了。
时大叔吃到一半的时候和尉曼初聊天,他说:“尉老师我最喜欢的节目就是你做的那个成语大赛,还有那个古诗词大赛。真哒,不是讲假话。因为你不知道,我年轻时农村条件差,很多人都不识字。后来我上夜校,就是学成语,从学成语开始识字。”
时青绵笑说:“后来我爸就是村里面第一个高中生。”
“当时高中生很不容易了。可惜当年因为分配的问题,农业户口不能分配,进不了城市的工厂。”尉曼初侃侃而谈。
时青绵刚开始还担心,像学姐这样性子冷清,为人骄傲的人,会很难和家人客套沟通呢,没想到,混传媒圈子的姐姐,完全是老姜,一进一退,既得体又老练,完全不在话下。倒是时青绵在一旁白紧张了一顿。
“是啊,当时就这么个情况。”时大叔说:“不过,我们正好碰上好时代,平同志南巡的时候,就看了我们村拆迁的工地。当时他还问我,我是村里面最有文化的人,以后想干什么?我对他说,大家不种地啦,都在等出路,我准备带全村,参与建设。他拍我的肩膀,说我想得好,叫我好好干。然后我就开始跑工地哟,天天泡在工地里,一搞就搞了二十几年了。”
尉曼初忍俊不禁笑了。她想起时青绵当时和同学闹矛盾,赌气的时候就说过,“我不要为了这点事找我爸,我爸在工地里。”当时老师们听了,都对她心生同情,她那些同学听了,就想趁机欺负她。
结果,时青绵的爸爸,就,还真的是在工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