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点, 一众家长都来接孩子了,宝贝的都带了滤镜一般,嘘寒问暖,问吃问喝, 问里面经历的一天的事情, 怎么读书, 怎么写字, 认了多少字, 然后都把宝贝接了家去。
读书儿, 自有书的光环, 仿佛都金贵了三分。
因为那是希望,也是因为陌生,所以才显得稀罕的了不得。生怕自个当家长的哪里没顾得上, 又问这问那的缺什么少什么的一大堆……
这与后世村人看到哪个村出了大学生一样稀罕。而这个时代,则更金贵,那看读书儿的眼神跟看清北的大学生一样稀罕……
李氏陶氏也是对着蛋蛋亲了又亲, 仿佛出门读一天书, 不在跟前儿,吃了不少苦似的。
毕竟年纪摆在这,在现代也就上幼儿园的年纪,却得出门读书, 中午还得在严家吃一顿饭,当家长里哪里就不担心呢,就怕这孩子连自个儿怎么吃饭都不会。
家里人都是少不了嘘寒问暖!
十六晚上的灯会都是衙役们主持的,因为县太爷和师爷等人去了府城,因此,衙役们也怕出岔子, 很是尽心,总算是把十六的灯会给安全的过去了。
十六一过,正月虽还没过去,但年的气氛就淡了,年也算过完了。
从十七开始,也就恢复宵禁。不过因为年已经过了,所以,这关闭城门的时间也改成了从前,天不亮就开城门,天近黑时就关闭城门!
古人依照太阳,若是出现天狗食日可是大事,人人都会惊慌。
只要是白日青天的,他们信奉在阳光之下,一切黑暗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