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地里掰点玉米带上,买啥都不如家里的东西好使,是个心意。”孙氏笑嘻嘻的道:“去了便是娘不见,也没啥,见见安平就成。哪有亲兄弟不来往的?!晓得了么?!不是为咱,便是为了将来咱的孩子,也得走动啊,别人说我们舔着脸,难道就先怕了?!别人怕,我可不怕,我才不怕别人说我。”
王安和应了。
“这一次我就不去了,”孙氏道:“带着孩子去太花钱,这大热天的也太遭罪。你快去快回。城里虽好,但是买啥都要钱呢,这玉米,精贵东西。”
玉米,土豆和红薯都传过来了,朝廷也推广开了,他们这里的气候和土地都适合种,所以家家户户都种些。当然了,大多数好地种的还是水稻和小麦,或是菜籽。只有有些不大好的地里便种些棉花,玉米,土豆和红薯啥的。因为这里的气候常常变化,所以玉米的收成并不及比较干旱的地方理想,因此,玉米依旧是精贵东西。但也不至于太精贵,因为也买得起吃得起。
但亲戚间用这个来往送礼,算是真的很重要的亲人才这么做了。不然这玩意收成了,等晒干了,磨成玉米碎,不拘是卖了,还是自家吃,都是好东西啊。因为种的少,才稀罕。
王安和便去了,孙氏往大房那瞅了一眼,见小钱氏又是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冷笑了一声。
隔壁的村人来串门了,笑嘻嘻的道:“听到安平的事儿,你家那个嫂子,脸都青了,那副相,都不能看!”
“可不是,”孙氏笑道:“自家亲弟,难道还能不去的?!安平现在毕竟是寄居在亲戚家,不好请我们的,若是在自家,少不得我这个当嫂子也张罗着办办席。”
这是往自个脸上贴金呢。村人也不拆穿她,见她是真高兴,便笑道:“那是,寄居亲戚家到底是不好请你们的。”
也乐得奉承,不过她来可不止是说这个的,而是低声道:“……你家大伯子是不是最近不咋着家?!”
孙氏心中一咯噔,道:“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