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她从宫中回府,本听女官言及杜若对魏珣的态度,只感慨这世间又多了一对怨偶。却不想后|庭花园中,见两人一副恩爱模样,便知杜若是装来哄她的。她一生最恨被骗,一时间只觉亲手教养的女儿,竟也这般学着阴奉阴违,盛怒之下方才将她罚进了静室。
可是此番闻得杜若此语,又觉极具讽刺,自己难道不是这样吗,成日装着一副与丈夫恩爱不渝的模样。
其实背地里,早已千疮百口,不堪细探。
“你这样的出身,居然妄求夫妻情意,不觉可笑吗?”荣昌看着杜若,话从口中吐出,却也不知是在对杜若说,还是对自己说。
“母亲,和离后,我可以一生不嫁,侍奉双亲。也可以青灯古佛,了此残生。”杜若伏在荣昌膝前,终于壮着胆子道,“母亲原也不赞同我与殿下这桩亲事的,是不是?”
荣昌闻言,眉间闪过一丝惊愕,“你是如何知晓的?”
“女儿不知。”杜若虽跪着,此刻却挺直了背脊,“是我感觉到的。当年河清盛宴上,殿下于君前求娶我,杜氏满门皆愉,唯有母亲没有半分神色。我不知道母亲是不喜我嫁给殿下,还是不喜杜氏烈火烹油。但无论怎样,母亲不喜欢这门婚事是事实,如今您让我和离,不正好皆大欢喜吗?”
“察言观色,心细如发,直觉更是异于常人!”荣昌抚上杜若脸颊,“果然你父亲将你□□的很好,即要把你当国母培养,又让你掌着暗子营。可是阿蘅,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多慧而寿夭,并不是什么好事。”
荣昌叹了口气,“你要是在未出阁前与我说这番话,我或许可以遂了你的愿望。如今……便是不能了。”
“你若当真想要和离,待三年后,按着大魏律,提书宗理堂,等判和离。”荣昌站起身来,笑了笑,“只是你结的是皇婚,若瑾瑜不愿,宗理堂都未必敢判和离。”
“三年?母亲,来年信王府便要迁往临漳封地……”杜若只觉无力,犹自恳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