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瑛想想也是这个理,物以稀为贵嘛!这好的盐不卖个天价都对不起自己。等啥时找到盐矿了,能批量生产了,自己再降低盐价也不迟。
大昭就这点好。盐非专营,只要斗得过世家,想卖就卖。自己投靠了曹肃,这人素来瞧不起世家,用之打压之,所以有啥好怕的?
而且曹老板人厚道。抓鱼的利益都给了自己,若是现代盐真能在京城运作起来,自己也得拿出一部分赞助曹老板。
天气一日比一日冷了起来。杨瑛不知,这大昭的冬天能冷成这样。她将系统奖励的保暖内衣都整理了出来,给每一个人都送了两套过去。骑行大队的兄弟们也没忘了,也是两套。
剩余的则被她卖了,换了布料回来。狗系统正经事不干,居然连棉花也算奖励品。杨瑛现在不光有上万斤盐,连棉花都有两千多斤了。
难民里的婶子姑娘们都会针线活,买了针线,将棉花给她们,自己做棉衣棉鞋穿。剩余的棉花则是让他们与木棉混合,做棉被。
杨瑛的精打细算也算是惊呆了众人。都以为这是个憨憨,没想到还挺会过日子的。这物资到了她手里,她便能发挥到极致,让每一个灾民都穿上了棉衣不说,还都有了棉被。
杨瑛心里也有种说不出的满足。她以为从未有过这样的体会。看着难民日渐圆润的脸,不再麻木的眼神,便觉自己做的事很有意义。
眼看就要过年了,她便又拿了些钱,采买了些肉食,鸡蛋,给难民们送去。难民是没有工资的,杨瑛也发不起这多人的工资。所以,也只能在其他上面大方些。
杨瑛觉得自己不发工资不好,但难民们可不这样想。一无所有的人,忽然有了瓦遮头,一日三餐的生计有了着落,这不就是天大的好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