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为了卓彻,主要是为了卓露绛,卓露绛干的还可以,她不能让卓彻在高层官员中丢大脸。
万一卓家因此有了变故,她养的这颗韭菜就不鲜嫩了。
卓彻沉默行礼后退,回归群臣之中。
这事儿算是告一段落,在沈罗珏强势的态度下,以及朱瑶彧的站队中,此事告一段落。
不久,有关乐籍的公文就下发了,除了公文昭告天下外,新一期的《民报》也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了这件事。
因为实验的新纸终于能用了,沈罗珏卖报的成本降低不少,她开启了大量印刷模式,提前吃到了半工业化的成果,带着墨香的《民报》在三月份的第一天,传遍大江南北。
坐上马车,踏上新修的水泥路的,还有前两期《民报》,沈罗珏相信,有这几份物美价廉的民报在,有关乐人的故事,会在每一个百姓心中种下种子。
只等待他日开花结果,让更多人明白,何为自尊,何为自由。
新一期的《民报》不仅详细介绍了朝廷近期的动作,还开放了投稿专栏,各个地区的驿站也都有了投稿信箱。
水泥路让交通更快更便捷,乐籍的流动让商人们看到了朝廷不一样的风口,加之之前修路商人捐钱免除后代不得为官的限制,百姓也更愿意做点儿小买卖,甚至从商籍了。
因为他们知道,当了商籍,并不会一直做一个无法光宗耀祖的人,只要他们赚的钱够多,每年积极捐款,修路修桥,他们都可以再从商籍变回民籍。
便捷的交通大大提高了商品的流通性,让大庄的市场焕发了新生,小山村的果子终于不必烂在山里,只要肯吃苦,挑几担入城,就能赚上一笔钱,或是攒起来盖房,或是用于日常花度,对贫困之地的人来说,都是一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