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罗珏又问还有没有事,众臣无事,随后退朝,百官出殿,各自回自身办公之处。

出门时,吏部尚书杨运被不少同僚围起来,问今年春闱到底是个什么章程,他们家中子弟想要入朝为官,到底是去参加科举,还是按照平常,举荐入朝呢?

杨运被问的头疼,他哪儿知道,他出身不高,家中也没有晚辈要入朝为官,他好不容易摆脱了同僚,回到吏部坐下,冷静下来后,他突然觉得科举这事儿不简单。

陛下选定的三个考官都是家中没有子嗣要入朝为官的!

是巧合吗?

不,不可能,陛下不像是个会随意行事的人,她一定是早有想法,她对朝臣的了解比他想象中更深,而朝臣对她的了解却很浅薄。

虽然已经共事多日,但在杨运心中,新皇好像还是定安公主,有没有新皇登基,和他都没有关系,因为他现在做的事和庄帝在位时做的事,没有太大差别。

但其实不然,庄帝在时,他大多数时间都在敷衍行事,主要是那时朝中夺嫡,他不想胡乱站队。

比如紫罗县县令一事,当初庄帝寻他,让他看着安排新县令,他一听说定安公主安排了朱尚书令的女儿,便将此事暂放,不去细纠了。

现在想来,他当时也算是做了个正确的决定。

现在也需要他做正确决定,是继续敷衍行事,还是踏踏实实干活。

杨运能以非四家的出身成为吏部尚书,他的能力还是有的,而且他为人很聪明,识时务。

他想起这段时间一直不出头的朱尚书令,又联想到这次朱尚书令的女儿朱七娘子也要参加春闱,他的心因为一个念头陡然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