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妈妈是个满腹心事的少女,她的专属书柜里有一个专门开辟的角落,摆放着她从小到大写过的日记本。
陈亦有一次偷偷潜进去, 从那娟秀的字迹里潦草看完了秦曼丽的前半生。
他看着二十二岁秦曼丽写:如果将来和陈兴平有了孩子,最好生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儿子叫陈卓,女儿叫陈越。
她对二人的后代寄予厚望,希望他们的孩子可以非凡卓越,成为人中龙凤。
后来陈家搬了更大的别墅,陈亦在搬家时偶然发现一个陌生的保险柜,他试了一次秦曼丽的生日,密码锁很快就解开了。
那里面零零散散放着很多老旧的文件,大多是些地契转让合同。陈亦匆匆扫过,在层层叠叠的文件中,翻找出一份收养证明。
上面所书的年份,正是他出生那年。
陈亦终于明白,所有不公平的待遇,其实中间都隔着“血缘”二字。
陈亦,陈亦,“亦”……连他的名字,都随便到像是捎带脚一提的。
十六岁以后,陈亦开始独居,他的叛逆行为也因此变本加厉。
他尝试了种种哥哥以前都没有过的疯狂举动,不声不响地从高中辍学,还花大价钱连续一周叫了不同的男男女女回家过夜。
他和那些人之间什么也没发生,但他知道司机已经误会了,一定会将他的行为事无巨细汇报给陈兴平和秦曼丽听。
陈亦在一步步试探父母对他的容忍度,秦曼丽果然忍无可忍,第二天就派管家把他接回了陈家主宅,重新安排入学。
陈亦折腾这一通也累了,乖乖读完了高中、大学,按部就班拿到了研究生硕士学位。
再后来,大概是毕业以后,不管他玩得多花,父母再也没有管束过他的行为。
陈亦说完,沉默了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