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一定会更加记挂了。

烦心。

皇帝暴毙,此事瞒不了几日,很快便昭告天下。

这几日,宫人、太医院甚至是荣亲王都被仔细查问了一番,得出了一些不痛不痒的结论,凶手假扮文太医,早早地离开了皇城,甚至是京城,如今查无去向。案情的追踪自然不能中断,但朝臣们更关心的事情却是,皇帝死了,却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国不可一日无君,下一任帝王的人选,如何决定?

不少人提出,于情于理,靖王与陛下血脉同源,都是继位的第一人选。但也不乏有人提出异议,甚至质疑皇帝的暴毙事件与靖王有关。

这般的争论如果放任自流,终究永无宁日,靖王进京,可不是为了与朝臣们吵架。如今家国风雨飘摇,急需一个强有力的帝王来镇服群臣,平复四方叛乱,重建凋敝王朝,是以,他并不在乎那些流言蜚语,披坚执锐的将士们涌入勤政殿,顺从者保留官位,继续为国效力,反对者血溅当场,唯一的区别便是自己撞柱而亡,还是被冰冷的箭矢洞穿胸口。

面对这样的强权,私底下小动作不断的皇甫卓终究认清了事实,跪地朗声高喊万岁表示臣服,他这一跪,便有大片朝臣纷纷跟着跪下。至此,靖王的继位再无悬念。

第107章 弱冠 「君子如珩」。

靖王用了短短三日完成了皇权的更替, 于大行皇帝的灵前即位。按照国礼,需守孝二十七天,再举办登基大典, 届时才能定国号、册封皇后。

大行皇帝入殓后, 梓棺在延福宫停灵数日, 随即被送进殡宫暂安, 同时新帝与群臣为之举办丧礼。

本就极不安定的王朝,随着大行皇帝的驾崩, 定会迎来新一轮的动荡,新帝对此有所预料, 不论是大行皇帝的丧礼, 还是他自己的登基大典, 均要求一切从简。与此同时,对内还要整肃朝廷, 对外继续抵御各地反王, 千头万绪,宫廷内外一片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