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小和尚帮不上忙,又不想立刻回去给师父复命,于是站在瑞世子的院落中,脚步徘徊。
这时,晴婕招招手,对小和尚们喊:“启凡呀,来来来,你们过来,跟我说说你们平日里都悟了些什么呀?”
启凡等几个小和尚脚步磨蹭着到了她面前,也不敢离得太近,只说:“小僧们平日里习惯于劳作、课业、练功,慧根愚钝,还不曾悟出些什么。”
“啊?那你们可太笨了,”晴婕故作得意,“我整天悟到的东西,可比你们多多了!”
“不知晴施主都悟到了哪些道理?”
晴婕一点也不藏私,张口便说:“每天太阳未升之时,我就要早起,踩着沁凉的湖水,出船打渔。为此,我很羡慕那些‘伴月荷锄归’的农户,羡慕他们不用早起,羡慕他们可以在日出之后再劳作,不用忍受夜色的寒湿。为此,我总是在想如果我会种地该多好,一直在打算要不要改行去种地。然而,有一日,有一个农夫伯伯对我表达了羡慕。
“他羡慕我可以在山水之间徜徉,羡慕我在卖完鱼之后可以悠闲度日。午后太阳正好时,他需要下地劳作,而我可以慵懒地躺着晒太阳;日落下山后,我可以安寝休息,他的家中还需要点起油灯,夫人眯着眼睛缝补白日劳作时的衣服破损,他则难得有了时间陪同孩子玩乐。
“我惊讶于他对我的羡慕以及他每日的辛苦,对比自己的辛苦和他人眼中的羡慕之处,我得到了一个道理。”
小和尚们听得入迷:“什么道理?”
瑞否也放慢手中挥动扫帚的动作,侧耳倾听。
晴婕说:“我懂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辛苦,也都有自己的享乐。如果我在忽视他人辛苦的基础上,去羡慕他人,那么我将失去对自己的判断。我会遗忘自己的优势和能力,遗忘自己可以忍受的,遗忘什么更适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