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今夕何夕 夏诺多吉 852 字 2024-03-09

“什么时候?”孟君宁立马登陆自己的邮箱。

陶溪和的确在半年前某个深夜给他发过邮件。他捋了捋时间线,那段日子他刚结束赞比亚的一段支教之旅,正给自己放大假,陶溪和的邮件发在他的工作邮箱,他没看到也实属正常。

“我今晚回去就看,看完我再跟你聊。”他承诺道。

“好。”陶溪和又叹口气,“不过过去的经验对我现在要做的事情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了,顶多对我起到鼓舞作用,我们的社会现状和女性生存现状和在英的华人女性不同。”

团队成立初期,她和几个同胞为在英生活的底层华人女性做心理和法律援助,很幸运,在他们的努力下,有过两个成功案例。但发达国家整体大环境比国内友好,给她们这个稚嫩的学生公益组织营造了一种虚幻的精神假象。后来当公益无法带来获利,她们又遭受英国本土文化冲击,几个小伙伴理念上出现分歧,团队很快分崩离析。

孟君宁参加过众多国际公益组织,大到灾难救援,小到保护生态环境,他的经验原本足以支撑他给陶溪和做军师,奈何陶溪和涉及的领域是华人女性权益。

女性权益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敏感话题。如果说陶溪和在一个开放的西方国度,在法律制度相对完善,社会资源与福利分配相对公平的大环境里,为一帮多少受过西方开放思想熏陶的华人女性打过艰难的胜仗,那么同样的案例放在国内,同等条件下,胜率是大大降低的。

孟君宁的担忧,一方面在大环境,另一方面,是陶溪和现阶段仍未明确团队发展模式,她对要做的事情充满热忱,可一谈到获利,她的想法就偏理想化。

民间个人团体跟有资源和资本支撑的主流公益组织,区别就在于经营模式。这一点陶溪和还在摸索中。

当然,她清楚地认知到,她过去那种自掏腰包,或是让她那几个人“傻”钱多的哥哥填她理想主义的坑的行为今后是不可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