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蓝笑一笑,回了一个笑脸。
答辩会转瞬即至。
会场安排在文学院教学楼公共教室,允许旁听。
但现场除了答辩学生旧十胱(jsg)的亲友,来旁听的人并不多。
方蓝回头望一眼戴着口罩坐在最后一排的肖焰,莫名受到鼓舞。肖焰冲方蓝做出“加油”的手势,方蓝也回了一个“加油”。
肖焰又做出“比心”的手势,方蓝嘟嘟唇,不肯回了。
方蓝这组一共八个人,全部安排在上午第一场。
她们通过抽签决定顺序,许小怡抽到了第一个,立即哭丧着脸。
所幸导师们对第一个上场的学生都很宽容,提出的问题也不刁钻,来回问的也是论文里比较亮眼的那些部分。
许小怡回答得结结巴巴,但好在仔细巩固了方蓝提出问题的那些点,也算侥幸过关。
接下来几个学生都答得中规中矩,因为论题均和本专业相关,导师再怎么为难,他们也不会跑题太远。
方蓝排在第五个。
她上场时,第一排坐着的四位导师不约而同再次翻阅了她的论文。
几分钟后,坐在正中间的文学院柳教授开口:“你好,方蓝。你是我院唯一一个获得过西南文学奖的学生,是我院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我不明白,为什么会选了这样一个和电竞游戏相关的题目?你的这个共情分析,最后是和谁共情?”
方蓝站在台上,目光飘向肖焰那里。
视线交汇,时光回溯。
那一句“我从室友的朋友的同学那儿拿到了你的账号,所以添加了你”重回两人耳畔。
男孩静静地坐在那儿,等着她的回答。
于是方蓝的回答跑偏了:“我是为了尝试自己没写过的论点才选了这个题目。为了写这篇论文,我从去年10月开始玩一款叫《xx求生》的游戏,我在游戏里认识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