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棠跟着他来到距梅林入口最近的位置。
原来柳成寅一早就来帮连棠占了最好的位置,连棠差点喜极而泣了。
连棠吩咐伙计支好货摊,挂上幡子,青年才子们正好络绎不绝的赶过来。
元宁帝登基以后,很重视民间的青年才子,国库出钱支援各种文学活动,鹿呦山的冬季诗会就是一桩,翰林院还派人来评比,头名元宁帝有重赏。
连棠不让柳成寅跟着她忙这些琐事,催他,“你去把头名拿回来。”
柳成寅一向不愿在这种场合出头,不过既然连棠说了,他忽然来了兴致,放下手中的砚台,淡笑,“等着。”
连棠点头说“好”。
今天来的人真多呀,连棠眉眼弯弯,仿佛梦中的小院正在向她招手。
只是经过摊子的人不少,询价的也有,掏银子买的却一个也没有。
连棠安慰自己,他们现在都是去参加诗会,手里拿着砚台多不方便呀,等诗会散了应该就有人光顾了。
她耐心等。
没过多会,连蓉竟真的自己来了,穿的花枝招展,大冬天手里握着一把刺绣团扇。
她羞答答的走到连棠的摊子前,道:“棠棠,我来给你帮忙了。”
沉露瞥了一眼她身上繁琐的马面裙,白眼快翻到天上。
花嬷嬷沉着脸道,“大姑娘,您挡住我们的幡子了。”
连蓉感受到大家的敌意,转过身,讪讪往后退了两步,委委屈屈望着连棠,“棠棠,你就让我跟着你们吧。”
连棠无奈,“你就在那站着吧。”来都来了,她也哄不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