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一下雨就泥泞不堪,而且这边也多雨。
先铺主干道,再铺次主干道。
到时候路面平整,城里的老百姓看到,城外的人比自己城内人修的房子还气派,尤其大路啊,都用的结实的砖头,肯定会想砖窑买砖修建房子。
那样子,自己的砖窑就有收入了吧?
不过,修路用的地砖和建房子的砖头不一样吧?
到后来,林老爷想修路把各个村子连起来。
最好能修一条到广东首府广州的路,这样交通便利,出行方便,老百姓也能更快的把自家的蔬菜粮食卖出去。
自己见识了广州海贸的繁华,还准备建一条从肇庆直接到沿海的路。
这样子,自己肇庆府也会慢慢富裕起来。
不过,这都得慢慢来。
这两条路是自己私人修的,能收过路费吧?林老爷暗暗盘算到。
不过,最后没等他私人把这两条路修好,同僚上官们开始向他示好。
什么意思?
林如海心知肚明。
瘦田无人耕,耕开有人争。
大家看到林如海干的有声有色,就想分一杯羹,这都是政绩啊。
林如海也知情识趣,同意了。
不过,对于大方向把控还是有很大的主动权。
毕竟这个大家都能刷政绩的项目是他开始搞得,他对以后的规划最熟悉嘛。
官场嘛!
于是下一次官员政绩考评时,大家都是优秀。
这是既往广东历史上很难见到的。
让其他府的官员侧目,有的甚至开始效仿。
林老爷也不用私人掏腰包了,官府出钱包办,还把他之前私人出资补给他。
不过,过路费也进不了自己的腰包。
林如海遗憾。
这得是多大一笔收入啊!
可不要小看这积少成多。
不过,现在林老爷还不知道,还在规划在西砖窑的对面不远处建个学堂。
这是个半公益性质的学堂。
面向普通百姓的孩子招生。
至于为什么选砖窑附近?
林老爷想让孩子们在不远处亲眼目睹长辈们的辛苦,更加刻苦学习;也让工人们听着孩子们朗朗读书声,干劲十足。
若工人的孩子在学堂上学,不用交学费,工人每月的10个工分就够了。其他学生按一般学堂收费。
林海为自己想到这样高明的法子沾沾自喜。
将来阿寿也能过来上学,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觉得自己需要向言娘分享自己的法子。
这不就是双向激励嘛。言娘想到。
“老爷考虑深远。孩子是未来啊,孩子们有知识,肯定比父辈们过的好。”
“知我者,言娘也。”
言娘问道:“老爷准备怎么建学堂?有图吗?”
林如海让小厮把他让人画的图纸拿过来。
言娘接过去略看了一下。
迟疑的问道:“老爷考虑到了科举需要的夫子,农耕教育,还有君子六艺的乐、骑、射等。但老爷想过没有,这么多人不可能都有读书天赋啊!”
林如海一怔,确是如此。
“要不,老爷加进去一些农、工、商、医等课程,总会有学生发现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儿,然后按兴趣转而学这些课程。”
“商?”其他还罢了,在自己开的学校里教经商,林老爷有些不乐意。
毕竟士农工商嘛。
“老爷想想海商。”言娘提醒道。
“爷去前面和幕僚商量一下。”看样子是同意了,不过怎么实施需要做计划。
林老爷去看过睡觉的儿子,然后回前院了。
至于此地师资力量薄弱,言娘不担心。
林老爷有那么多的同窗、同科、同乡,总会请到人呢。
不过,他们过来当夫子的第一件事,应该是教学生们学官话。
毕竟这地方人都是说当地话粤语,没人在中间翻译都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