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水泥、松江府

政府出钱,征召人丁,建立砖窑等。

你靠山硬,你说了算!

不说其他,皇帝的闺女就在你后院坐着呢。

所以,阿寿一提出自己的建议,上官就同意了。

等规划好设计图,修路就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先拓宽,后铺砖,然后上水泥。

阿松许诺治下的百姓,多出人丁参与修路,官府给予积分,之后凭积分能抵银钱购买商铺、库房等。

并让人宣传,老林老爷在肇庆、广东等地的政策实施情况。

都说生子类父,夫子一脉相承,都是给老百姓办实事的好父母官。

于是当地老很多百姓,愿意从织布挣钱中抽出人手,参与修路。

小林大人新官上任头一年,上海通往苏州、杭州的水泥路被沿岸的百姓修好了。

黄浦江沿岸的水泥路也铺成了。

然后让这些工人,推倒低矮杂乱的房子。

按规划图,拓宽街道,修建两层楼房商铺,一座接一座,二层商铺的走廊是连在一起的。

每隔不远,路两边的商铺就有天桥相连,天桥左右都有楼梯上下。

还画出特定区域,建立库房区。

以便之后港口行商使用。

修建好后,拆迁用地该赔偿的赔偿。

第二年,大量的商铺修建好,除了赔偿给原拆迁用户的房子,还剩余不少。

商铺价格不低,阿寿可是要靠这些商铺先回一波本儿呢。

当地人再观望,虽然手里的积分能低价购房,但积分也能换成银钱。

这时候,收到阿寿信件的亲朋好友都陆续派人过来了。

京城的十六阿哥福晋派管事过来来,一下子就购买6套二层小楼商铺,4个库房。

裕亲王福晋派管事购买8套二层小楼商铺,还有2个库房。

这真是为了支持兄弟事业,不惜嫁妆里的压箱底儿。

再一次让人见识到林佳嫁闺女的豪气。

言娘加上林老爷,太大手笔不太惹人注目,也就购买了8个二层小楼。

虽然说大娃三兄弟成家后,自己就尽够责任了,但购置明显能收益的产业时,言娘还是忍不住把三兄弟考虑进去。

十五公主肯定要支持自家驸马的工作,豪气出手购入10个二层小楼商铺,5个铺子。

哥哥被关禁闭了,手里肯定不宽松,于是给姐姐写信了。

暗暗决定自己的铺子给哥哥几个。

转头就送了4个房契给十三皇子府。

十三皇子十动然拒。

妹妹想着自己是好事儿,但自己一个哥哥怎么能占妹妹的便宜。

稍后又拒绝了大妹妹的房契。

十三公主嫁去蒙古,手里的钱财只会更多。

直接给她送过来10万两银票。十五公主转手就给姐姐购买了8个二层小楼商铺,2个库房。

连四阿哥、九阿哥都派人购买了商铺。

一个是自己最亲的弟弟的妹夫,也是自己妹夫。

一个是跟着林家后面做生意,尝到了甜头。

姑苏林家族人离的近,之前就购买了2个二层小楼。

现在看到伯爵府的人如此豪气的大手笔,肯定不会赔本的,于是又出钱购买了两个商铺。

还有公主身边的亲卫,公主亲卫都是满蒙贵族儿郎镀金的好职位,好多都是不太受宠的次子、小家族子弟。毕竟,受宠的、大家族的都往皇阿哥、皇孙身边挤了。

他们因为是自己人,有优惠,好多有眼光的见机早,借钱也要多购买商铺。

不久后,商铺价格暴涨,不管是自己派人做买卖还是出租,都是一把不菲的收入,甚至因此实现了经济自由,很是自得。

见到这么多达官贵人购买商铺,观望的人一哄而上。

因为整个二层小楼商铺太贵,好多人家买不起。

请示过官府,阿松同意分开出售。

集全家之力,购买一个铺面。

随之而来的是各路商队,开始抢购。

阿寿无师自通的,推出限时间开通预购政策。

建筑队加班加点的赶工。

后来,因为犹豫没抢到的人扼腕叹息。

这商铺,真的实现了一铺养三代的功能。

淞沪地区的另一个弊端,是特产物种单一。

阿松翻阅淞沪地区相关的书籍,发现“松江苏州一带,种稻之田不能十一(不足十分之一),其民托命于木棉(棉花)”。

“而江(江西)、广(湖北)、安徽只客米来售着,岁不下数百万石”。

松江布支撑松江府的半壁江山。

阿寿先推进松江布出口,这项活动不是很理想。

人家西洋人有自己的布料,南洋人口绝大部分是大陆过去的,织布是老百姓的特长。

只有南洋富贵人家喜欢,但出货量不多。

直到后来阿松跟着媳妇儿回到西洋,穿着松江布制成的裙子参加舞会,大出风头,从而让松江布一举成为引领风尚的奢侈品。

西洋商人大量购买松江布,才让松江布出口顺畅起来。

这个地区水系发达,完全可以推进桑基鱼塘发展。

言娘后来收到儿子儿媳送来的松江布,又听了松江纺织业的历史。

幽幽的问林老爷:“三锭脚踏纺纱车,琼州岛的黎族人有吗?”

林老爷哑然。

琼州岛归属于广东省,是林老爷的辖区范围。

林老爷当即写信,让儿子送几架三锭脚踏纺纱车及其图纸过来,还有能熟练操作的女工。

召集各地木工,学习制作三锭脚踏纺纱车。

召集各地纺织女工代表,跟着松江来的女工学习新式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