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 72 章

这不再是曹操与吕布的胜败之争,这已经变成了吕布、张晗、曹操、袁绍四方势力的角逐。

豫州有了一位强大的诸侯——这意味着它将告别战乱的时代。

再加上张晗在豫州清理匪患,整顿流民,兴办文教,广征士人……这一系列的举动,充分证明了她振兴豫州的决心与魄力。

那些为躲避战乱而被迫背井离乡的汝颍士人闻讯之后,无不热泪盈眶,又惊又喜地收拾起了回家的行囊。

豫州就此迎来了一波士人回归的。对此喜闻乐见的张晗,趁机又举办了一场招考,以补充豫州及陈留、济阴两郡的官吏缺口。

白底黑字的布告前,已经不知不觉地簇拥了好大一批人。所以当杜袭、赵俨、繁钦三人前往时,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

繁钦在大致浏览完布告上的内容后,有些疑惑地开口问道:“子绪(杜袭)曾言:只想屈身伏在幽深的湖泊中,等时机到了再像凤凰一样翱翔于九天。”

“张太尉便是子绪等待的时机吗?”

杜袭轻笑一声,反问道:“休伯(繁钦)岂不是明知故问吗?你若不是作此想法,又怎会随我们二人从荆州返回呢?”

繁钦垂眸,感叹道:“离乡日久,起了眷然思归之情罢了。”

况且,他在刘表面前几次展示自己的文才,也没受到刘表的起用,何必再于荆州逗留呢?

一直旁听两人说话的赵俨摇着羽扇,悠悠然地开口道:“太尉应期命世,必能匡扶社稷。”

“休伯、子绪,如今的时机,不正是我等士人施展抱负的最好机遇吗?”

繁钦闻言叹道:“还是忍不住想为你们鸣不平啊。”

杜袭与赵俨自幼聪慧、称誉乡里,与许下陈群、阳翟辛毗两人并称颍川四大名士。即便刘景升对他们皆是“养而不用”,但也是以贵宾之礼待之。

然而如此的德才之士,如今竟然要通过考试才能进入张晗的幕府。

赵俨不以为意,还反过来安慰繁钦:“以休伯之才,定能在士子之中脱颖而出。”

繁钦确实在招考中脱颖而出了。张晗对他词采华茂、声色兼善的文才叹为观止,兴高采烈地将人征辟为了自己的太尉主簿,以掌管文书机要。

至于杜袭与赵俨,两人与擅长文赋的繁钦不同,更偏向于策谋之士。

张晗在与两人分别详谈一了番后,将杜袭表奏为了济阴太守,协助郭淮镇守所得兖州两郡;将赵俨起为行军司马,领协理军务、参赞军事之职。

甫一见面就能毫无芥蒂地委以重任,在荆州刘表处怀才不遇的三人都有些讶然。即便嘴上不说,私心里却已然被张晗的胸襟气魄折服。

“我辈士人所求的,不正是这样的主君吗?”在为杜袭饯别的小宴上,繁钦神采飞扬地举起酒觞,如是说道。

其余两人亦笑着举杯,两两相望时,他们都看到了对方眼中对未来的期待与展望。

混乱的户籍重新被整理好,荒芜的土地再次种上了稻麦,破败的民居正慢慢地得到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