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从小就能接触更多外面的事物,结交更多不同家境和读书天赋的同窗,不比在村里机会更好?
村里娃读书主要还是识字、学术算,将来不作大字不识的白丁,也从书里学规矩、长见识。
真正走科举的人并不多,还是要靠读书郎自己有天赋和努力。
师长只给领进门,不能带着你考科举。
既然唐耀从小立志是走科举,当姐姐的自然也要为他铺路。
“这么说吧,村塾里一季只要五百文,一年也就二两。”
“但在镇上私塾则是八百文起步,好点的提供中饭,就是一两以上。”
“而方家私塾提供三餐还有住处,就是住在塾里读书,夜间也会有读书课。”
“夫子抓得很紧,就是一两银子一个月了,一年光束修就是十二两,还不算买书和笔墨纸张、其他花费。”
“像我这样的若在镇上读书,若与同窗们出门一起逛街。”
“吃个饭、听个书、喝个茶,再买个什么,那花费很有可能把我爹一个月工钱都用掉。”
邱常宇说着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他爹就是在他还没把一个月工钱都用掉之前,把他送回了北山村。
一个比仙村村、桃林村都要穷的村子,除了读书用品,他的花用几乎没了。
当然他不是在方家私塾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