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富可敌国

这地方虽小,却因为靠着码头,而且栖霞渡口这边,逐渐开始热闹,又有张安世在此,将来的前途,显然是不可限量的。

而朱金万万没想到,自己区区一个小商贾,如今水涨船高,这摇身一变,真是蒸蒸日上。

张安世随即道:“噢,还有,前些日子,我交代你在各处钱庄存的银子……你都存了吧?”

朱金一听,连忙道:“都存了,大的钱庄,存五万两银子,小的存一万的有,两三万的也有。”

张安世微微一笑:“好的很,辛苦啦,哎呀……这个时候,我咋就突然想念我的几个好兄弟了呢。我至亲至爱的朱贤弟、张贤弟,还有丘贤弟,现在都在干啥?”

朱金道:“上一次炸出了问题,受了点伤,听说……听说……小的也只是听说……听说回家受了责打,估计被圈在家里了。”

张安世顿时就道:“这可不成,得想办法给他们传消息,我一日不见他们,如隔三秋。哎呀,快想办法,给他们传信,京城三凶,有活干了!”

朱金苦笑道:“小的可没办法传信。”

张安世一拍他的脑袋:“笨蛋,明日找人,就在江边,给我预备百来斤火药,教人炸一下……务必要做到惊天动地,不用给他们传信,他们得知了动静,保准被人打断了腿也会赶过来。何须去他们家里给他们传消息。”

朱金:“……”

…………

朱棣正焦灼地等待着今日的锦衣卫奏报。

实际上……京城的桐油行情,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连文渊阁大学士解缙、杨荣、胡广三人,也察觉到事态严重。

一旦这桐油的价格继续高涨,难保粮食和其他东西不会蠢蠢欲动。

就说江南的运输,主要是靠船运,而造船就需要桐油,船价高涨,必然带来运输费用价格也水涨船高,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马虎不得。

“陛下……实在不成,应该让都察院查一查。”杨荣道:“朝廷不能坐视不理。”

胡广也不由道:“臣听已有百姓怨声载道了。”

朱棣颔首:“短短时间里,价格竟涨十数倍,朕这几日,也在为此烦恼呢,只是……这件事……再看看吧。”

他记得,张安世说过,这事儿……必须得给他信任。

没来由的,他就是觉得张安世是可以信任的。

眼下,也只能咬着牙坚持了。

解缙此时道:“此事……臣觉得匪夷所思,总觉得这背后……”

朱棣立马打断他道:“朕当然知道,这件事,朕已委托张安世处置了。”

解缙一听,心里一凉,忍不住想,这涉及到国计民生的事,本该文渊阁和内阁来处置,何以让张安世来?

他心里更是担忧了。

可有了前车之鉴,却没有再吭声。

倒是这个时候,有宦官匆匆进来道:“禀陛下,汉王殿下,汉王殿下来了……”

朱棣一愣:“汉王,他又来做什么?叫他进来吧。”

朱棣心头不喜。

可等到汉王朱高煦入殿之后,朱棣的眉头就皱得更深了。

却见朱高煦一进来,就捶胸跌足道:“父皇,父皇,咱们京城里头有奸贼啊,天哪……父皇……儿臣可被这些贼人给坑苦啦。”

朱棣看着他这个样子,心头立即火起,怒道:“你这畜生,胡说八道什么。”

朱高煦立马一副泪雨滂沱的样子,道:“臣被人骗了,请父皇为儿臣做主啊!父皇难道不知吗?昨日还好好的,那桐油的价钱,涨到了二十六两银子,谁晓得,今日竟是一泻千里,一钱不值了。父皇……父皇……儿臣……儿臣……”

朱棣瞠目结舌。

“殿下……桐油的价格……暴跌了?”解缙一时诧异,下意识地询问。

朱高煦悲怒交加地道:“那还有假,本王几乎日夜盯着这桐油的价格,谁有本王清楚?”

这一下子……君臣们懵逼了。

朱棣先听价格暴涨,有喜有忧,现在听到暴跌,又有喜有忧。

朕和张安世他们几个,手头上还有十五万石桐油呢,这岂不是说……

朱高煦带着哭腔大叫:“父皇……父皇……”

朱棣大怒:“滚,滚,给朕滚,入你娘,你这混账东西,堂堂亲王,成日惦记着这些东西,你才亏多少银子,几万两银子便寻死觅活,给朕滚出去!”

朱棣心里一股无名业火,正无处发泄,这汉王朱高煦恰好撞到了枪口上。

朱高煦一呆,万万不曾想,父皇不给他出气也就罢了,居然还如此声色俱厉。

他心里有万般的委屈想当初,他为了靖难,不知立了多少功劳。父皇当初可是摸着他的背,暗示要让他克继大统的啊。

现在太子之位越来越无望,还如此不近人情,难道父皇要逼他做李世民吗?

可这个时候,面对勃然大怒的朱棣,朱高煦却是大气不敢出,一溜烟就跑了。

见解缙几个也瞠目结舌,朱棣阴沉着脸道:“来,来人……将张安世给朕宣来,快,要快,要他立即来见。”

哪怕再快,这其中也耽误了一个时辰。

张安世气喘吁吁地赶了来,行了礼。

朱棣见他狼狈的样子,脸色倒是缓和下来,道:“你怎么这个样子?朕宣你觐见,也没让你连自己身体都不顾,这一路若是得了心疾怎么办?年轻人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张安世:“……”

朱棣道:“外头的事,你听说了吧?”

张安世自然明白朱棣想问什么,便道:“这价格,就是臣打下来的,臣取了几万石的桐油,统统作价二两银子出售,又对外宣布,要供应十万石桐油做军需。于是……这桐油的价格,便应声下跌,请陛下放心,如今这市场已恢复如初,于国计民生,并无影响。”

朱棣听罢,心里一宽,可又有些心疼,便有点口是心非地道:“这五十七万两银子,虽是亏了,可至少供应了军需,也平抑了奸商作乱,总还算值当。”

“陛下,谁说咱们亏了?”张安世奇怪地看着朱棣。

朱棣顿时瞪大了眼睛,诧异地道:“难道没有亏吗?”

“陛下,臣只需三四万石的桐油便可平抑物价,至于那十一二万石桐油,臣早就趁着那些人将价格炒高的时候,卖了……”

朱棣:“……”

张安世又道:“这一次,臣入账的数目是纹银二百万两,也就是说,刨除掉当初的五十七万两银子,还有这些日子的其他各种开销,净赚了纹银一百六十万两。”

朱棣眼珠子瞪得更大了,惊道:“一百六十万两,就……就这般的做了一个买卖?”

张安世道:“是,其实想要挣这个银子,实在不容易。可是多亏了那些奸商,这些奸商太贪心了,为了获利,拼命的炒高,臣……也没想到,他们贪婪到这个地步,所以只好将计就计。”

朱棣还是反应不过来。

若说其他的买卖……挣来这银子,他倒也可以理解。

可这……不过是单纯的买入和卖出而已。

可这其中的收益,却是大得吓人。

“一百六十万两,那朕就是有八十万……哈哈哈……哈哈……”朱棣狂喜:“这样说来,五十七万两银子,解决了军需,还平抑了物价,甚至还平白得来了纹银百六十万,朕终于知道什么叫做一本万利了。”

张安世笑了笑道:“其实……如果臣再大胆一些便是再多赚一百万两,也不算什么。只是臣想到,平日里陛下教诲臣,我等今日富贵,尽都来自民脂民膏,行任何事,都要顾念百姓,臣受陛下教诲,对此铭记于心,于是在后头,宁愿拿出三四万石的桐油出来,低价抛售,这才让收益大减。”

“不过臣以为,这样做若是能利国利民,使天下百姓都称颂陛下的恩德,这些许的损失,也算不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