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竹兰惊喜了,“这是大好事啊!”

虽然耽误了读书,可听周书仁讲姜升基础牢靠,现在又没了姜家给的心理压力,只要明年稳得住,运气不是特别背,考秀才没问题的,所以不怕耽误时间,反而赚银钱挺重要的。

大闺女两口子一个月的花销不小,家里没地,每个月都要买粮食吃,还要交房租,姜升有的时候也会请人吃顿饭啥的,一个月五百文钱真存不了什么银钱。

这么一想,大闺女家的底子是真的薄,等姜升考上了秀才,还要准备考科举,外孙子也大了,也要启蒙读书,又是一笔钱,竹兰叹气,大闺女家想手里宽松除非等到姜升考上举人,可又不知道多少年呢。

周书仁听到竹兰叹气,“发什么愁?”

竹兰算着账道:“我愁雪梅没有家底,一亩地没有,只有一间屋子,每个月的花销却不少。”

周书仁沉默了一会,“我们明年搬去平州,让雪梅两口子带孩子住家里吧,帮着看房子和土地,一年的粮食我们出,算是看地和房子的报酬,这是我们做父母的最后为他们做的事了。”

日后他除了读书学习,他不会再帮姜升了,养家到底是姜升自己的事,要给姜升压力才有动力。

竹兰铺好被子,“好。”

第174章 聪明了

竹兰也从未考虑过带大闺女一家去平州生活,大闺女一点家底都没有,收入又不稳定,在平州只能依靠她和周书仁,姜升是要强之人,这对姜升不好压力太大了,反而影响姜升读书。

反之,大闺女两口子留下,家乡花销少,日后只要周书仁起来了,两口子在家乡能慢慢会攒家底,再有周家的帮衬,哪怕姜升一辈子考不上举人,日子过的也会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