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凛寒冬,日头短,过得尤快,转眼就翻过年。开春倒寒,大雪纷飞至二月中才消停,之后暖阳连天,三月时倒也能脱去轻裘。云崇青与老师对着地舆图,论了一番西北地貌,讲北宋与金,说靖康耻。
金先被凌太主应天凌离间,内斗激烈,败退回漠河以北休养生息。后来蒙古乞颜悍部起势,屡战大金,夺大片领土,又结盟西夏围杀。可以说即便没有南宋,金仍没逃过被屠戮。
“沐宁侯府撤离悠然山已经十个年头了。”莫大山不无担忧地说:“蒙古悍部近年来内忧不绝,算是无心力大举南侵,可解决了内忧之后呢?孟固能镇守住悠然山吗?”
这也是沐伯父所担心的。云崇青锁眉,蒙古孛儿只斤氏的强悍,前生历史可鉴。
莫大山指抵着悠然山:“孟固此人,为师任大理寺右少卿时,也接触过。那会他才十多岁,但固执已显然,还有些自以为是,这乃为人之大忌,更何论将乎?”
“他出生孟安侯府,七岁就被请封为世子,难免有些清傲。您不也说了那时他才十多岁。”云崇青懂老师的心境,有国才有家。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孟安侯府虽与沐宁侯府、镇国公府一般,后辈中不乏出色将材,但孟固…”莫大山叹声。这十年没出岔子,除了蒙古悍部内忧,还有沐宁侯府留下的底子在那。可十年了,兵都换了不止一茬,还能剩下多少底子?
“不说这个了,”说多了心情沉重。云崇青浅笑:“三月三是女儿节,学生打算叫上记恩带愈舒、常姑姑几人去咸和洲放花灯,您要同行吗?”
莫大山沉凝,他倒是想去探一探,最好能上孟元山,可…抬手摸上自己的脸:“还是下次吧。女儿节时,咸和洲女子太多,为师怕吓着她们。”
“可以戴个斗笠,像我姐夫那样的。”
“下次吧。等哪天你金榜题名,去咸和洲可直上孟元山时,为师再与你一道前往。”
话至此,云崇青也不好再劝:“学生一定不让老师久等。”
“为师相信你也相信自己。”莫大山抚须:“带愈舒去一趟咸和洲正好,明年这时你们不成亲应也在忙着成亲,之后就没闲时了。即便得去咸和洲,也大抵不在三月。”
“学生亦如是想。”
午饭后,云崇青稍作休憩,便去周水巷子。想往咸和洲的非他一人,温愈舒也正有此打算。
“您问询飞羽那些事,我也不拦着。但您要贸贸然地往咸和洲,我就…”常汐抄起两手:“不大同意了。小姐在世时,确实在查陈家的那起金库被盗案,可您现在还小,亲都没成,不能乱跑。”
“姑姑,我会与千晴商议…”
“还有不到两年便是会试,姑爷要专注在读书上,这才是正经的大事。”
“学识重在日积月累,而非三五日之功。”温愈舒也是考虑到今年不去,往后机会难觅,而且人多时她这瞅瞅那看看也不招眼:“您放心吧,我就是去了,也不上孟元山。在长洲边,给娘点盏灯便完事了。”
常汐犹不安心:“您又敬起神佛了?”
温愈舒做灯的手一顿,眼中暗沉,蓦又笑开继续绑船架子:“该敬时就敬着。”她大了,娘没完成的事,她会继续。
“我就该早先知会一声飞羽,让他别您问什么就答什么。”常汐也是觉陈家那事过去太久了,小姐在上耗了七八年,若姑娘又搭进去一辈子,最后事再没查出个什么,那…那岂不是一场空?会懊憾死的。
云崇青到时,见愈舒在给花灯上色,唇角不禁上扬:“我还说要带你和常姑姑去咸和洲,不想你这已准备上了。”
“那算是心有灵犀吗?”温愈舒头也没抬,手下细致。
走到近前细观那盏桃粉兔子灯,云崇青眼神里温柔洋溢:“我有没有与你说过,那年在长洲上我扶的就是一盏…”手指在尚空白的兔脸上轻划,“怒目兔子灯?”
描好兔子腿,温愈舒收笔:“没有,但我记得那盏灯。因为那么些灯里就数它最不高兴,当时我可不喜欢了。要不是为了凑数,才不会点亮它。”
云崇青哭笑不得,手离开兔脸:“与你不一样,我很喜欢那盏灯。”
“那我自作多情一回。”温愈舒搁下笔,给灯转了个面,让兔脸朝自己:“你喜欢它,是因为…”抬眼回望那人,“它让你知道了我。”
脸上烧热,云崇青不避闪她的目光:“不是自作多情。以前我感谢那盏灯让我知道了你母亲带着你出京了,此于我来说是一道曙光。现在嘛…”见她冷下脸故作怒色,手不禁过去掌住她的顶轻摇了摇,“如你所言。”
“算你识相,不要摇我的头。”温愈舒拂开他的手,就便抓住,耷拉下长眉委屈告诉:“我要去咸和洲,刚都被姑姑说了一通。”
握住她微凉的指,云崇青大概知道常姑姑为何要说她:“不是你要去,是我想带你去。”查明陈家的案子不止是温三夫人未了却的夙愿,也是他老师所求。
反正离得近,便去看看吧,万一有所得呢?
三月初二寅时,一行人就出发了。常汐带上嫦丫,与温愈舒坐马车。云崇青给她们赶车,记恩、飞羽、常河骑马随行。没人犯眩疾,路上歇了两刻,下午未时末就到地儿了。
人当真不少,道上马车一辆挨着一辆,行进缓慢。记恩与常河奔两头,一个去悦来客栈,一个往长洲订船。
记恩在悦来客栈大价钱要了一个小院,才坐下喝杯水,客栈就挂上“住满”的红灯笼,不由庆幸。同时也对老弟有了更深的认识,原来他那样的性子也会凑热闹。
平日里两刻脚程的路,今儿马车生生走了近一个时辰。到底进客栈了,收拾妥当后,几人泄口气围着六棱桌坐。嫦丫拿了昨晚做的糕点出来:“吃点,填填肚子。”
记恩两眼直了,自打老弟带了温姑娘回镇上住,他也落着不少好。首先是吃,飞羽叔家嫦妹子灶上好手,她做的菜口味不重,但色香鲜俱全,制点心更是一绝。
“这是豆酥?”
“是,里面的点末是你去年给的桂花。”嫦丫就喜欢记恩这样爱吃会吃懂吃的主儿:“过年做了桂花牛乳糖,还剩下些,我给都用了。”
记恩已经闻着香了,不伸手先起身,一气跑回自个房里拿了茶叶出来:“你们别动,我泡壶茶。”
“还是记恩哥懂。这豆酥虽不甜腻,但还是要搭上青茶吃才更好。”嫦丫决定等香椿下来,给他做顿他念念不忘的香椿肉饺子,准保香得他连孟籁镇都给忘干净。
飞羽目光流转在闺女和记恩身,这两也是绝了,一个爱吃会做,一个爱吃会品。明明喝的是一锅里的汤,他除了看得见的啥也吃不出来。可那小子只喝一口,便能将汤里混融辨得清楚。
歇了半个时辰,常河才回来。
常汐给他倒了杯茶:“船不好定?”
“能好定吗?”常河连灌了两杯水,大舒一口气,与在座的道:“你们是没见着那长洲边的人啊…挤挤挨挨,官府都出动了。咱们人不少,我索性往东边去,定了艘大的,一晚上要十六两银。”
“涨价了。”飞羽道:“平时大船一天仅五两银。”
温愈舒不介意:“女儿节嘛,涨点也正常。”她现在可不缺银钱。
去年姨夫在朝上揭了北轲庄子事,皇上罚了温家三人俸禄予她做补偿。单一个正二品尚书,每月俸钱就有一百九十千,即一百九十两银。加俸、职田等再折一折,算起来两年就近七千两银。还有一个三品鸿胪寺卿和一个右佥都御史的三年俸禄。
朝廷一共是给了她一千两百两金。诚黔伯夫妇来,塞了一万两银票,带几套实诚的头面,讲是予她份嫁妆。
府城邵家年后也来人了,她那个好后娘割了回肉,给了一处通州府的庄子两间京城西城的铺面。邵府赔礼也赔得到位,金银首饰不算,百两金票就有八张。
这些她都收了。为什么不收?
她还想着以后若得机会,一定要将勐州谢家卖她曾外祖母得的银钱,和外祖母的十五万金嫁妆追回。退一步,即便追不回,那南泞陈家贩卖私盐所获的不当财可不止被盗的那些,她就是便宜朝廷也绝不便宜谢、朗两家。
常河手指一竖:“我租了两天。”
“可以。”云崇青看向愈舒:“我们晚上去长洲那瞧瞧?”
温愈舒点首:“好。”
“那晚膳就早点用?”嫦丫问一嘴。
记恩两手抱着杯:“成。”
傍晚,他们到长洲时,人不算多。常河纳罕:“我真没夸大,下午那会这里人头攒动。”
云崇青左右望望,见着有衙役巡逻:“您不是说了官府都出动了。”
“官府出动是一桩。”经过听着他们谈论的行客,插话解惑:“下午人多是因孟元山上仙客春居十二花仙走这过。你们几时来的,有见着人吗?听说个个美得跟仙似的?”
“十二花仙还在下,被她们护在中心的那位才是魁首。”又一行客凑上来,压着声贼兮兮地说:“魁首一来,那定是有大官下榻孟元山。”
“还有这桩?”两行客聊上了。
“别听他胡说,俺就咸和洲这的人。仙客春居的魁首可不是一般官儿敢沾的,人是京里头那谁养在外的小。”
“那谁是谁啊?”
“俺怎么知道?”
“那你不也是胡说吗?”
“俺可没胡说,咸和洲的人都知道仙客春居的落桑姑娘是京里谁谁养的外室。”
云崇青听着话语,与常汐一左一右护着愈舒走离那方。常河跟在姑娘身后:“下午这都是男子,我当时就想着不会全是来订船的吧?急得我两手扒人往东边挤,赶着抢着订船。”没料是他岔了。
“得美成什么样子,才能叫那些人如此追捧?”嫦丫好奇。
记恩背着两手:“但凡自封花仙的,再美我都觉平平。”且不论她们见没见过花仙,但说仙客春居里那些姑娘…苦练艺技为红尘,可仙却是不沾尘俗。
望远方高山,温愈舒拢了拢斗篷,歪头向左:“你说真会有大吏来吗?”
“不一定。明天是女儿节,咸和洲就长洲最是热闹。”云崇青在想其他:“仙客春居的女子不住在孟元山上吗?”
这点飞羽知道:“一月里总有几天不在山上,但像今日这般同时归山的情况极少。”
还连带着魁首?云崇青与温愈舒相视笑之,也许大吏已经来了,至于离没离开就不清楚了。
天黑之后,华丽的画舫绕山环游,河边闲步的游人渐渐散去。嫦丫打着哈切,两眼水汪。温愈舒回想着六岁那年在孟元山上见闻…没有多少,因着当时她心思都扑在娘和花灯求神上。
“行行好吧…求求你们施个铜板救救俺娘…”一个光着只脚的垂髫小儿,一脸灰两大眼里尽是怯与警惕,小手抓着只破碗在沿河乞讨。
“你走开,不要碰到我。”被拦下的妙龄少女,急急躲闪到同行的妇人身后:“我新做的裙子,别叫你这乞儿给碰脏了。”
“行行好吧,”小儿带着哭腔乞求。
妇人拉着少女绕过,匆匆而去。小儿继续乞讨,眼里多了丝茫然:“行行好吧…”
巡逻的衙役发现他,齿碾了碾嘴里叼着的草节,慢吞吞地上前去驱赶。人走到离小儿三两丈时,忽闻清脆的银铃声,不禁色变,脚下大步,厉声喝道:“快点滚,这不是你能来的地儿…赶紧点离开…”
站在不远处石台上的云崇青几人闻声看去,见狼狈小儿被吓得连滚带爬地逃离,均不由蹙眉。记恩见不得这,起步就欲向跑开的小儿,只才动臂膀就被拉住。
“老弟,放开。”
“嘘…稍安勿躁。”云崇青示意他看北边,扑面的风捎来隐隐铃铃声。几辆马车不急不慢地朝河边走。
温愈舒转目向河面,已有船来接。再瞧附近那些巡逻的衙役,都俯首立定提高灯。目光复又回到马车,她不禁疑惑,谁这么大排场?
动静已经引得游人缓缓往那方聚集。
马停下,几位以轻纱蒙头遮面的女子下了车,纷纷走向中间那辆挂有风铃的马车。不一会一位差不多打扮的红衣女踩着车夫的背,被簇拥搀扶着脚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