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 入主中原 第三章 伐交之策

三国王者 天豪 1653 字 2022-09-20

第三章 伐交之策

战争等于利益,有利益,才有争斗。 打没有利益的战好比见人就咬的疯狗一样,早晚会弄的一身是伤,最后惹怒众人被众人杖毙。

对此,长于战略远见的荀彧深有体会。

因此,他第一个提出了最快取得天下的战略,那就是“奉天子而令不臣,取中原而定天下”虽然此举会让孙灿大军陷入重重包围之中,但是中原一地的价值远远高于危险。

可惜,计划不如变化。 一个出『色』的战略,在对大汉毫无信心一心想要建设新国度的刘华手上,宣告失败。

刘华此举虽然将天下一统的日子,推后了许多,但依照长远来说,对中华 的利处,远远高于荀彧。

“奉天子而令不臣,取中原而定天下”的战略失败后,荀彧又和鲁肃拟定了“夺荆州而战中原,取中原而定天下”的方针。

打算利用荆州的人才、经济、人口作为取中原的后盾。

从征战之始,孙灿几乎没有打过一场没有利益的战斗,当然这其中善于长于战略的荀彧是功不可没。

荀彧分析道:“曹『操』、孙策二人乃世之英豪,袁绍此人无法命令他们。 此二路安危,我们大可放心。 对方绝对不会蠢到助长袁绍的气焰来打压我军。 ”

郭嘉赞同道:“文若之言,正同我意。 曹『操』者,非常之人,『奸』雄也,才华世间少有,终不为下者,岂会听命与袁绍?孙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 有项籍之风,乃霸王也。

袁绍何得何能,怎能指挥霸王?

如果,嘉所料不差,那么曹『操』的下一目标就是司州,而孙策则依旧是江东。 ”

“恩!”孙灿喜道:“听二位一说,灿也觉得此二人回应袁绍,与我军为敌的可能是微乎其微。 ”

顿了一顿。 又道:“但是其他诸侯的意向却不明显,这些人各个都是几分能耐,若是禁不起袁绍的诱『惑』,出兵来阻挡我军发展那可就违背我军潜心发展的意愿了。 ”

荀彧微微一笑,道:“主公安心,我等就是为此事而来。 昨日,奉孝寻我商议此事,经过一夜商议。 共定‘伐交’之策,给予主公决断。 ”

所谓“伐交”,就是说在外交上战胜敌人。 著名军事家孙武很强调“伐交”,在巨著《孙子兵法》中有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认为它的作用仅次于谋略。

孙灿听了荀彧地话。 神『色』大动。

“伐交”早在战国时各国已十分重视。 因秦国日益强大,有并吞六国之谋,苏秦乃说燕赵,合六国之纵。 同盟拒秦,曾一度孤立秦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为破六国合纵之谋,秦相张仪以连衡之策说六国,使背纵约而事秦,从而分化六国,为秦国的军事进攻铺平了道路。

后来大秦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以出『色』的外交手段。 统一了六国。

由此可见,“伐交”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手段。

孙灿表情变的严肃起来,问道:“这交如何伐法?”

“伐交”有许多讲究,其中三种最耳熟能详。 一、得全利。 二、以小失换大利。 三、以大失而换小利。

得全利顾名思义,自己完完全全站在利益的顶端,结盟对象完全帮自己大功;以小失换大利,是用小东西来诱『惑』对方,然后从中谋取暴利。 以大失而换小利是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