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长寻坡[种田] 英桃 3416 字 9个月前

第八十三章

商谈了快一个上午,三厂厂长终于愿意腾出两个名额来,做为交换,谭帅免去一部分三厂欠农机一厂的债务,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老厂长的斡旋。

是的,谭帅他们不单拥有农机一厂的各种资产,同时还有债务和未结清的欠款。

农机三厂做为农机一厂的大客户,很多货款拖欠了很久,不是故意不给钱,而是账上没有钱。

农机三厂的产值可比农机一厂多多了,但是卖了货,收不上来货款,一堆三角债,没钱是常事,有钱了才是少数时候。

虽然分了家,但是农机厂各个分厂日子都不好过,老厂长不单要管理农机四厂,还要尽量的为工人们做些事情。

今天他们过来,一则是谈论日后的工厂的发展,二则是监督谭帅对收购方案的履行情况。

老厂长关心工人,谭帅从来没有一丝不耐烦,他正好也借着老厂长的这个意图,来争取一些合作,譬如农机四厂闲置的设备。

农机厂从前生产过插秧机,虽然产品普通,毛病一堆,一直没有啥好的销量,但是机器设备还是有的。

这些机器分家之后在农机四厂那边,老厂长本来想要重启插秧机的制造,但是问题太多了,一直没法克服,只能先转向做些其他产品,来维持工厂的运转。

“那确实是,但大小毛病也不少。”黎阳道:“最让我不解的是,明明一个型号的拖拉机有那么多毛病,下次生产的新型号这些毛病依旧在,不知道是没发现,还是就不改?”

“当然。”黎阳不假思索的道:“谁不喜欢钱啊。”

谭帅两年之内从一辆卡车变成了一个车队,这事大家伙都知道,黎阳一直读书,应该没有这么多钱,他们不相信,谭帅会把工厂分给黎阳一半,就算是亲兄弟都不会做这种傻事,何况他们连亲戚都不是。

等着也是等着,工人们看黎阳忙的小脸都是汗,看上去一副好学生的样子,忍不住又逗他,“你们学校教咋造拖拉机吗?”

看着谭帅做的种种,老厂长仿佛瞧到了郑翔开的影子,他的那个徒弟当年顶着那么大的压力进行改革,即便他的种种做法非常有争议,但是没有一个人不承认,郑翔开是真的有能耐的人。

老师傅过来签字,黎阳看到他写的“刘志伟”三个字,立刻道:“原来是刘师傅,您自制的单臂铣床上了报纸,没想到现在还在用。”

现在就看谭帅的了。

厂长办公室的旁边就是财务室,下班后,走廊里全是等着发钱的工人。

“不教这个。”黎阳认真的回道:“但是机械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做汽车的也能做拖拉机,好好学就行了。”

老师傅冲他点点头,拿了钱就走了,并没有多说啥。

虽然集体企业变成了私营的,大家伙都不甘心,但是事已至此,没有别的出路的,还得在这里继续干。

“那是我们农机厂卖出去的拖拉机多!”

老厂长跟工人们讲,让他们好好在这里干,谭帅是个有能耐的,以后会越来越好。

“银行那边的贷款是咋说的?”

黎阳点头,笑着道:“是啊,数钱的活好啊,不过这些钱不是自己的,数再多也没用。”

走廊里的人稍微少了些,谭帅和老厂长从人群中挤进了财务室,邵然则去送其他人。

现在,农机四厂最赚钱的是十几种型号的螺丝钉、钢钉,这个机器是谭帅跟老厂长商量完,从南方买回来的。

“真的假的?”众人纷纷表示不信。

厂长办公室的门都被堵死了,谁也出不去,一群人索性继续说话。

“是我占他便宜。”黎阳道:“谭厂长说,这个工厂有我一半。”

“机械局的领导帮忙,银行同意本金和利息推迟到两年之后还。”谭帅回道。

旁边的屋子,黎阳正在跟会计们飞快的数着钱,工人在工资单和合同上签字后,将工钱当面交给他。

别看工人们逗黎阳,但是谭帅一来,话一下就少了不少,昨天开会他们就看出来,这个年轻的新厂长,不是善茬,为了饭碗考虑,还是要小心点。

“哎,这话你可不能乱说,咱们这可是有不少技术方面的老师傅!”虽然分了家,厂子也被卖了,但是当了这么多年农机厂的工人,依旧听不得农机厂和生产出来的拖拉机的坏话。

众人大笑,“你们念书的人也喜欢钱啊。”

所有人都觉得老厂长这话是为了安慰他们,其实老厂长是发自内心说的,国企和集体企业像是温室里的花朵,不知道外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谭帅敏锐的察觉到了,又有魄力,一定能带着农机一厂的人快步往前走。

在工厂里干活这么久,大家伙当然知道自己家的拖拉机都是啥毛病,闻言含糊道:“有些是操作不当造成的,也不能全怪生产……”

“我没有乱说。”黎阳道:“就说农机厂拖拉机挂挡的问题吧,轴承容易散架,离合器前从动盘摆差太大,还有离合器前压板容易断裂,这些毛病修理厂的老师傅说,很早就有了,现在也依旧存在。”

谭帅愿意出钱租借闲置设备,老厂长叹气,也只能答应,再放下去,疏于保养,机器可真就成一堆废铁了。

农机一厂的名字、地址和经营范围都没有变化,只更改了性质和法人,变更起来十分容易。

“我没有工资。”黎阳放下钱道。

谭帅和老厂长一来,又多了一张桌子可以发工资,谭帅数钱的动作没有黎阳标准,但是速度并不慢,他桌子前面的队伍走的特别快。

“那你白给谭帅干活呗。”有人起哄道:“他这不是占你便宜吗?”

“吆喝,口气不小。”有人又问:“厂长花这么多钱买了厂子,他懂拖拉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