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忙,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邮局上班的第一天,黎阳就早早的去排队了,他一口气寄出去六封信,又往家里汇了一笔钱。
谭帅给黎阳包的红包很大,黎阳问他自己能不能把钱汇到家里,谭帅说给他了就是他的,黎阳想要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依旧惦记家里剩下的债务,黎阳毫不犹豫还是把钱打了回去。
从邮局往书店走时,黎阳想,他和家里遇到了困难,都是谭帅帮忙才能度过,如果谭帅遇到了麻烦,他能帮上什么?
考试成绩显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黎阳迫不及待的想要上大学。
书店的人很多,黎阳在这里遇到了不少他们班的同学,快要开学了,年也过了,几乎每个读高三的学生都不乱跑了。
听同学们说,老师弄到了第九中学去年的期末试卷,等到开学一个星期,就会考试。
回去之后,黎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徐国华。
学生们的事情只有学生和家长在意,新的一年刚开始,黎阳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个新闻,农机二厂新买回来一条摩托车生产线,因为贷款了很多钱,工人们有点担心,新闻最后的点评是,往前追赶时,步子迈的不要太大。
很懂人并不看好农机二厂的这次改革,但是这个结果得交给时间来检验。
正月十六,海城市里有庙会,大毛跟他的小伙伴们已经等了很久了,他们并不是想看热闹,而是要在庙会上卖衣服。
大毛之所以能好好在家养伤,是因为谭帅告诉他,会给他留衣服卖,庙会就是过年后最热闹的场所。
刘凯和谭帅时不时就会出去,几天才回来。
翻译完一本外文书,黎阳从头再看了一遍,因为他的词汇量已经积累了很多,第二遍比第一遍要顺畅很多很多。
闲暇时候,黎阳躺在床上,举着手写的冰淇淋机说明书,琢磨着,自己上了大学以后,能不能制造出这样的一台出来。
快要开学的时候,谭帅他们从北面回来了,灰头土脸的,累够呛,刘凯“哎哟哎哟”叫着,说要回去睡三天,谭帅也在家里睡了十多个小时才起来。
起来之后,精神抖擞的谭帅跟黎阳一起去南山,又教了他喷漆。
这次不单单是喷漆,是要在东西上喷字和画,黎阳兴致勃勃的在铁板上喷出个方方正正的“恭喜发财”,越看越觉得好。
日子不紧不慢的往前走,二月的时候,海城各大中小学陆续开学,黎阳所在的高三班,也是最早上学的。
在校门口,黎阳再次看到了穿戴整洁,在人群中闪闪发亮的郑铎,开口道:“过年好。”
郑铎冲他笑了笑,“过年好,新的学期要加油。”
往里走的时候,黎阳跟同学们相互问好,到了班级后,一群人开始先打扫卫生。
放了一个两个月假,再回到班级,一时有点陌生,黎阳跟徐国华一起擦玻璃,俩人相互背了一段圆周率,随着揉碎的报纸在窗户上擦过,灰扑扑的教室变得明亮起来。
新学期的第一件事就是发期末考试的卷子,公布期末考试的成绩,这个是最令人紧张和期待的时候。
卷子是按照周一课程表发的,才上完了语文课和整治课,已经有人在办公室里偷偷看到了总的科目排名。
二十班的成绩先被泄露出来,郑铎依旧是班级第一,年级组第一。
课间,黎阳拿着搪瓷缸子去打开水,碰到了郑铎,道了一声“恭喜”。
“你的进步也很快。”郑铎显然早就知道了考试的成绩,跟黎阳道:“我只有语文比你高十分,你总成绩比我少五分,是年级组第二名。”
“那我语文已经是超常发挥了。”黎阳高兴道。
打完水,俩人站在走廊里面说话,郑铎道:“黎阳,你很厉害,继续冲下去,不要被别人超过,你就是咱们海机一中今年高考的第一名。”
“你对自己没信心吗?”黎阳惊讶的问道,他觉得郑铎不是那种轻易认输的人。
“我可能不会参加今年的高考。”郑铎看着他,脸上带着黎阳看不懂的情绪,“我要去美国读书了。”
对于那个遥远的过度,黎阳的印象只有那几张美元,完全想象不出来到底是什么样子,只知道那是个科技发达的地方。
迷茫过后是失落,郑铎算是他在海机一中第二个认识的朋友,结果却不能一起走到高考。
“不管在哪里,我们都要努力。”郑铎这般说道。
第四节课的时候,班主任领来了一个新的转学生,是个很壮实的男生,叫秦锐,剃着板寸,站的比国旗杆子还直。
在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竟然有人转学,这实在是挺不可思议的,同学们对新同学都很好奇,但是班主任并没有多说,只是给他安排了座位。
就在所有人想着新同学和考试的事情,黎阳脑袋里依旧是“留学”两个字,这个字眼他在报纸上看过很多次,而且许教授也是留学归来的,但是郑铎却是黎阳身边的第一个。
报纸上称最近这些年流行的出国学习为“留□□”,都在鼓励优秀学生走出去,学习更发达的科技,然后带回来,建设国家和家乡。
黎阳在老家依旧种地依旧沿用着从前的牲口拉犁杖,到了海城之后才慢慢见识到什么是工业,那么,更发达的科技到底是什么?
第二章要晚点发
早睡的同学不要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