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族全靠牛羊过活,这一冬下去,十室九空,家无余粮,春天过半,草原上连点绿色都看不见,好不容易熬过寒冬的牛羊又不知有多少饿死在春季。
眼看着没了粮食、没了牲畜,别说普通牧民,便是首领贵族,都要活不下去。
起兵犯边,劫掠关内已成为他们唯一能生存的办法。在生死存亡面前,什么边境条约,什么互市规定都是扯蛋,他们举起屠刀,挥军南下。
大周开国至今,一直重文抑武,武将地位低下不说,还没有自主权,受文官节制,久而久之,将才难寻。毫无防备之下,连丢几座边境城池,鞑虏所过之处,百姓死伤惨重,老弱妇孺均不放过。
边关告急,直逼京城,朝中却无可派之将,此时便有人想起了忠王。
忠王是皇室中少有的喜好武刀弄枪之人,习得一身好武艺,然而宗室不得为官,他也只能自己埋头苦读,强体魄学兵法,以期未来有机会,能上战场。
此时机会来了,好男儿能上战场杀敌,以偿平生夙愿,忠王几乎是事事身先士卒,冲在第一位,大大鼓舞了士气,一连夺回两座丢掉的城池,外敌的嚣张气焰被打压下去。
奉天城依山而建,易守难攻,内里一大片平原地带,城外则是连续不绝的群山。
忠王在夺回此城后,没有着急继续进攻,剩下的两座城池早已变成空城,而且地势上不利于防守。两次战斗的胜利没有让他冲昏头脑,他同样看到了巨大的伤亡与敌人的骁勇。
防守是最好的方式,敌人最大的弱点便是粮草不足,而己方运粮补给线十分安全,他有实力更有资本打持久战。
他是冷静,但朝堂之上,有人不容他冷静,一封又一封加急令送到了前线,骂他是缩头乌龟,不敢迎战,骂他浪费粮草,亏空国库,到后来,竟连补给都不及时送了。
几十万大军,缺吃少穿,天寒地冻,营区里怨声载道,到最后,如若再不一战,这些兵士怕是再也拿不起武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