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记者客气两句后拿了一个包子吃,包子果然好吃,皮薄馅鲜,越吃越想吃。
赵记者吃完包子,开始把话题往韩兑身上引:“陈阿姨,我上午跟您儿子韩兑聊过,他真是个难得的年轻人,一心为公,踏实能干,低调谦虚。”
陈月香一听这判断,心里已经确定这个记者确实不难应付,心里就更有信心,神色也更加自然。
赵记者心里也暗暗称赞:不愧是韩同志的妈,瞧这气定神闲的样子跟一般社员可不一样。
赵记者由衷地夸道:“陈阿姨,您可真会教育儿子,为社会培养出这么好的人才。”
陈月香谦虚道:“嗐,我大字不识几个,哪里会培养孩子,几个孩子全是散养的。主要是咱们社会主义国家好,家里又都是老贫农,根子正,学校教得也好,他又天天读马克思和领袖的书,熏时间长了自然就好了。”
众人看着侃侃而谈的陈月香,不由得面面相觑。
他们都有一个疑问,到底是因为韩兑这样的儿子才造就这样的妈,还是因为有这样的妈才养出韩兑这样的儿子?
赵记者又向陈月香打听韩兑下午的行程,说上午的采访时间太短了,很多问题都没聊透。
陈月香长长地叹息一声,抱怨道:“我这个儿子啥都好,就是太不顾家。当记分员那阵,他放着家里的活不干,去帮别人干。当上队长以后呢,更过分,除了吃饭睡觉,几乎不沾家。一会儿去砖厂,一会儿去田里,一会儿又去磨坊。他下午要干啥我不知道,但肯定不会呆在家里。”
赵记者听得肃然起敬,这就是人民的好干部,好干部就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