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社会实践初体验 法治之下显智慧

气御寰宇 不见高峰 1632 字 2天前

“符合标准?那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家同时出问题?”一位大爷激动地拍着桌子,“晚上那声音,跟鬼叫一样,我老伴心脏都不好了!”

“还有风,一会儿大一会儿小,有时候还带着一股怪味!”一位大妈补充道。

钱经理皮笑肉不笑:“老人家,噪音问题可能源于安装环境,气流问题可能与您家的门窗开关有关。至于怪味,我们需要具体采样分析,不能凭空猜测。”

步高峰安静地坐在调解员旁边,如同一个认真学习的普通学生。但他的感知早已放开。无形的气感如同最精密的传感器,悄然笼罩了居民们带来的那几台作为样机的“清风仪”,以及钱经理随身携带的一台展示用的良品机。

在气感的微观层面,差异立刻显现。那些问题机器在启动后,内部气流运转极其滞涩,某些关键节点会产生高频的、无序的涡流,这些涡流不仅导致出风不稳,更是产生了人耳几乎无法捕捉,但对人体确有影响的低频次声波。而良品机的气流则平稳有序。

更重要的是,步高峰感知到,问题机器的核心风扇轴承部位,材料的微观结构在长期异常振动下已经产生了疲劳损伤,这才是噪音增大和性能衰退的根本原因。这属于材料或工艺上的批次性缺陷!

“王学姐,”步高峰低声对王莹说,同时拿出自己的个人终端,调出一些公开的物理学论文和空气动力学基础模型,“根据这些公开文献,如果‘清风仪’的核心风扇部件存在批次性的材料或加工瑕疵,可能导致运行时产生特定频率的异常气流波动和次声波。这种波动在标准静态测试环境下可能不明显,但在实际家庭动态使用中会放大,从而影响使用体验甚至健康。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厂家的检测报告‘正常’,而用户实际感受‘糟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莹眼睛一亮:“批次性瑕疵?如果属实,并且能初步证明这些问题机器存在共同的特征性异常,根据《产品质量法》,举证责任可能会转移到厂家身上!”

“是的,”步高峰点头,继续引导,“我们可以建议,联系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不是做常规的性能测试,而是进行针对性的‘动态工况下的气流稳定性与次声波频谱分析’。同时,统计所有问题机器的生产批次号,看看是否存在关联。”

这个提议,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居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而钱经理的脸色则微微变了。他显然清楚自家产品可能存在的隐患。

接下来的几天,步高峰并没有直接动用能力去“制造”证据。他只是在王莹和居民们与检测机构沟通时,凭借自身对气流的超凡理解,精准地描述了需要检测的“异常波动”可能出现在哪些频率段,引导检测方有的放矢。同时,他利用气感帮助居民们初步筛查,将问题特征最明显的几台机器作为重点检测样本,提高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