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听完李沐风的汇报,脸上并没有丝毫慌张,反而露出了玩味的笑容。
“御史台?有意思。”
赵大人却有些担忧:“杨家主,御史台可不比太师府的长史。他们是皇上的耳目,专门负责监察百官。一旦他们介入,事情就复杂了。”
“赵大人多虑了。”杨昭摆摆手,“昭倒是觉得,这未必不是好事。”
苏墨皱眉:“家主,御史台的人向来严苛,他们要是真心想找茬…”
“找茬?”杨昭打断了苏墨的话,“那就让他们找。我杨氏行得正坐得端,怕什么?”
他转身对李沐风吩咐:“立刻派人去查,太师府这次动用了多少人马,花费了多少银两。记住,要查得详细一些。”
“是!”
“顾青,明日的《汝州新报》要增加一个版面,专门刊登今日百姓为我们鸣不平的事迹。让天下人都看看,到底谁在为民造福,谁在欺压百姓。”
“属下明白!”
赵大人看着杨昭有条不紊地安排,心中越发佩服。换作其他人,听到御史台要来调查,恐怕早就慌了神。
“杨家主,你就真的不担心?”
杨昭笑了笑:“赵大人,您觉得御史台的人来了,会看到什么?”
“自然是汝州的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那不就得了?”杨昭拍拍手,“我们怕的不是调查,怕的是没人调查。越多人来看,越能证明我杨氏的清白。”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杨氏的伙计匆匆跑进来,脸上带着兴奋的表情。
“家主!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刚才城中又聚集了不少百姓,他们听说太师府要对付我们,都说要联名上书为我们请愿!”
杨昭听完,哈哈大笑:“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赵大人也忍不住笑了:“看来太师府这次是踢到铁板了。”
“不止如此。”苏墨这时也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属下刚刚得到消息,陈文渊在城外的营地里,士兵们怨声载道。”
“哦?怎么回事?”